嘉義縣六腳鄉蒜頭國民小學 112學年度三丙班級經營計畫書
親愛的家長: 級任:蔡旻家
您好。
恭喜您家的寶貝升上三年級了,孩子是父母們的心肝寶貝,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下,無不盼望級任老師能扮演關鍵的角色,因此對於本學期重要行事或班導的教育理念、班級經營目標、班級經營的策略等資訊,都十分關注,茲細說分明如下(資料來源:浩瀚的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angelisty1@gmail.com,將立即刪去該文。感謝您):
壹、本學期重要行事(若有異動,將另行通知)資料來源:嘉義縣各級學校112學年度行事曆 112.06.13修 |
112學年度(上學期)行事曆
|
112學年度(下學期)行事曆
|
||||||||||||||||||||||||||||||||||||||||||||||||||||||||||||||||||||||||||||||||||||||||||||||||||||||||||||
貳、教育理念 |
「我們都希望孩子熱愛生命、喜悅學習,能在愛與引導中成長茁壯、能真正從生活中學得應有的能力」(鼓勵學生動手做、多思考,拋開繁複的計算與死背)。想成功栽培國家幼苗,除了學校或老師的付出,社會及家長都背負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能相互配合調整,適時採納他人的意見,才能幫助學生健全地發展。 觀點一:建立學習四大支柱。我們應著眼於培養孩子的關鍵能力(面對挑戰所需具備的能力)。
觀點二:世界趨勢大師亞歷克.羅斯歸納出10大必備能力,是讓孩子贏在未來的關鍵:1.文化的理解力與流暢度2.外語能力3.移動能力4 .數位能力5.跨領域學習6.終身學習7.EQ(情感智商)8.創新創造力9.學習如何思考10.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點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新課綱之基本理念: j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k依此,本課程綱要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兼顧個別特 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 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 和生命更為美好。
j啟發生命潛能(啟迪學習的動機,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行動力,願意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探索與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喜悅,增益自我價值感。進而激發更多 生命的潛能,達到健康且均衡的全人開展)。 k陶養生活知能(培養基本知能,在生活中能融會各領域所學,統整運用、手腦並用地解決問題;並能 適切溝通與表達,重視人際包容、團隊合作、社會互動,以適應社會生活。進而勇於創新, 展現科技應用與生活美學的涵養)。 l促進生涯發展(導引適性發展、盡展所長,且學會如何學習,陶冶終身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激發持續 學習、創新進取的活力,奠定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的基礎;並建立「尊嚴勞動」的觀念, 淬鍊出面對生涯挑戰與國際競合的勇氣與知能,以適應社會變遷與世界潮流,且願意嘗試 引導變遷潮流)。 m涵育公民責任(厚植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權理念、道德勇氣、社區/部落意識、國家認同與國際理 解,並學會自我負責。進而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追求社會正義;並深化地球公民愛 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積極致力於生態永續、文化發展等生生 不息的共好理想)。
j以裨益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 k「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j自主行動: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k溝通互動: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l社會參與: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貳、班級經營目標 |
|
|||||||||||||||||||||||||||||||||||||||||||||||||||||||||||||||||||||||||||||||||||||||||||||||||||||||||||||
班級經營的內涵 |
班級經營的內涵包含了j教學活動的經營、k學務工作的經營、l輔導活動的經營、m情境規劃的經營、n行政事務的經營、o人際關係的經營、p親師溝通的經營、q意外事件的處理等八大部份(吳明隆,2010),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教學活動的經營(有效能教師)
二、學務活動的經營 學務工作的經營在於班級常規的建立,班級自治活動的推展。班級常規的目的,一方面在減少學生的不當與偏差行為;一方面在培養學生新時代所需的品格。此方面教師要熟知各種常規管理的模式並妥善運用,藉由民主方式訂定適宜的班級生活公約、學習規範等,進而落實於學生學習生活當中,使學生由實踐中反思。另方面,自治活動的推展,如班會、班級幹部選舉等,可培養學生於未來社會中所需的民主素養與身為良善公民應有的品格涵養。訓育工作的常規管理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其主要目標在建構一個學習型的班級組織;自治活動只是一種策略而非目標,其主要鵠的在於組織目標的達成,學生品格的養成。 此外,學務(訓育)工作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學生安全的維護,一切訓育工作活動的推展與採行的策略,均要以學生安全為出發點,使學生在溫暖、熱忱、和諧的氣氛中,改變其行為。 三、輔導活動的經營 四、情境規劃的經營 五、行政事務的經營 六、人際關係的經營 |
|||||||||||||||||||||||||||||||||||||||||||||||||||||||||||||||||||||||||||||||||||||||||||||||||||||||||||||
參、班級經營的策略 |
(一)評估班級的現況:有兩件事(每件事情都要花好久的時間去處理、都要重複提醒好多次),常常讓人覺得很無力,養年幼的孩子真是個耗費大量時間和不斷重複的工程。 ⒈小孩的大腦和成人的大腦不同。 j孩子為了要學習,需要很多的機會來嘗試、嘗試、再嘗試。 k當你發現小孩「分心」的時候,請記住:小孩的大腦是設計來探索和學習的。 l他們的前額葉(掌管重要的執行功能,包括計劃和專注的能力)並未發育完全。 m小孩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稱作「周邊感知能力」,也就是一般被形容成「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正在經歷「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這表示除了當下正專注的事情之外,他很難察覺周遭的其他動靜。 n小孩的大腦就好似燈籠,總是照亮一切有趣和值得一看、引發他們興趣的人事物。 ⒉管教是幫助孩子去學習事情的界限、個人的極限、如何尊重他人、公平等(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小心留意你的情緒狀態,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來處理會更好。 j避免不斷重複碎唸或在激動、憤怒時,管教孩子,讓孩子承擔過於嚴苛的後果。 k我們嚴厲地、粗暴去處罰孩子,孩子會注意到長輩不恰當或不公平的回應(轉移了焦點)。 l(改變我們的方法和心態)在事前先想好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因應方式。
⒊(~引以為惕) j大部分的孩童天生是不服從的,許多孩童成長的環境貶抑獨立與創造性思考,而鼓勵模仿、記憶和死背。對不受限思考與想像的壓抑,通常始於教育體制。 k一般強調直接教導的教學方式(讓孩童觀看要做什麼,而不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想出來)會妨礙兒童獨自並有創意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可能反而助長了不需動腦筋的模仿。(教師顯示出對較少有創意的學生明顯偏愛。 l直接教導的教學方式可能讓學生較快獲得資訊,但他們不會學到真實世界中,重要的問問題及探察一個問題新資訊的技巧。別讓他因為和其他人想法不同而受罰,否則這些經驗會導致孩童壓抑他們天生的好問與創造本能。 (二)做好親師溝通的工作,主動的廣開多向的溝通管道,維持緊密的聯繫,秉持先說學生的優點,再提出希望與家長共同解決的問題;基於⒈了解並尊重學生興趣與的需求⒉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⒊避免過高的期望水準,教師才能針對個別情況,配合學生心智發展需求、妥擬策略⒋建立和諧的師生、同儕關係,使學生在家庭與學校間之行為有所連貫,標準一致。為師以真誠和互信與家長溝通,期能更全面的瞭解家長之教養態度、掌握學生的氣質特性、生活習慣及學習態度等,做為在校繼續輔導的重要參考,不分上學、放學,請求家長協同監督輔導學生遵行班級常規和學校的規範。 (三)教師應運用專注傾聽技巧,尊重他人,讓他人覺得有價值、受尊重,以縮短親師認知的差距,導師應熟悉輔導技巧,協助學生身心發展:⒈發揮愛心、樂於參與輔導工作⒉運用同儕關係⒊注重學生個別差異⒋建立並運用學生資料⒌轉介學生接受特別輔導與諮商等,善用資源以帶動整體班級氣氛:邀請有特殊專長的社區或社會人士,到班級裡面講述其專門領域的知識或經驗,使學生瞭解行行出狀元,學業成績不再是評斷學生表現的唯一標準(每個人皆有其擅長的一面,能互相欣彼此的優點,接納對方的缺點,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 (四)可以在家庭聯絡簿上,⒈每天問一個問題,累積對於孩子的想法或興趣的了解⒉每日一句:寫下一句好話⒊每日一字:寫下一個新學的字⒋點歌時間」,點一首歌獻給父母、老師或同學,並說明原因⒌自我反省: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發現犯的過錯,自我懺悔、期勉自己改過⒍自我肯定:鼓勵自己好的表現⒎家長專欄:寫出對孩子的期勉或是對於教師的建議⒏老師專欄:寫下學生一項優良事蹟、學業進展、人際闗係、在校學習態度、能力興趣、健康或情緒等問題。 (五)給家長的一封信(一份班級經營計畫書)或line或簡訊或面談(親師懇談會、教學參觀日)或電話或家庭聯絡簿。內容:⒈自我介紹,介紹老師本身的經歷,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班級經營等⒉分析班級學生的身心理特徵、學習狀況等⒊告訴家長,老師十分樂意和他們共同打拼,一同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且讓他們對孩子在校的生活能安心⒋平時學校若有舉辦什麼活動,老師也可以在活動前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歡迎家長來參與⒌在活動後,老師可以向家長報告學生在活動時的表現⒍呈現孩子在班級課業學習、生活表現情形,讓家長掌握學生在校生活的資料⒎附上幾題問卷,了解家長專長,協助班級事務推動,例如:晨光時間,讓家長也能表達他們的看法,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許、平日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家長期待老師對於學生的管教方式、家庭訪問或電話訪問的最佳時機、家長想要對老師說的話。⒏在信中老師要附上一些希望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 (六)希望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 ⒈生活方面:(協助孩子成為生活的工程師)。 j協助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期修剪指甲)。 k每天撥出十分鐘看孩子作業、簽名,簽孩子的家庭聯絡簿,聽他述說學校的事。 l需要繳交的回條,請盡量於期限內繳交,請協助在孩子的校服上縫上名牌。 m日常作息
(週一、四、五下午~~課後輔導;週二~~上全天課)。
(13:30~15:30—李德明老師進行語文補救班閱讀指導)
n準時上學(7:30之前吃完早餐、進學校,以便參與活動),避免太早到校,孩子若沒有要到校上課,請務必請假。上課中因事離校,請家人親自到校接孩子。 o服裝儀容整潔到學校,為孩子準備水壺,不帶零食、飲料、玩具、零用錢到校。 p星期一、四穿制服,星期二、五穿體育服,星期三穿便服,避免穿涼鞋到校。 q文具與鉛筆盒的樣式愈簡單愈好,不帶玩具、零食、貴重物品或太多錢到校。 r鼓勵●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有禮、主動打招呼、運動、做家事)。 s營造閱讀環境,約定親子共讀時間,享受閱讀樂趣、好習慣、與書為友。 ⒉課業方面: j除國語、數學和生活課本外,其他課本放在學校置物櫃內。 k為孩子布置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讀書空間,保持書桌的整潔,利於專心學習。 l提醒孩子培養正確的執筆及坐姿,書寫端正的字體,並注重視力保健。 m督促完成作業、複習功課、完成的作業項目打V,將作業及回條資料放進書包。 n閱讀課外讀物,或許讀得不夠流暢,但請多給鼓勵,一定會看到孩子的進步。 o睡前陪孩子整理書包、帶齊學用品 (削好鉛筆),並聊聊一天的經過和心得。 ⒊好文章推薦 j尊重孩子不是隨他去,自由也不等於放任,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比學習外語或任何才藝重要多了 k孩子從小開始接觸家事,對未來有正面影響——讓孩子對家事有責任感的三個方法 l0~18歲如何學自律?從無律、他律到自律 ,三階段父母這樣教 o尊重孩子不是隨他去,自由也不等於放任,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比學習外語或任何才藝重要多了 p「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 ⒋親師生聯絡方式: j家庭聯絡簿;k電話聯絡:潭墘分校-3802500、老師手機(見聯絡簿)或line。 l家庭訪問,在校會談或不定期「通知單」傳達學校及班級活動相關訊息。 m E-mail:angelisty1@gmail.com n班級網頁:「蒜頭國小全球資訊網- 歡迎蒞臨」,「二丙」 https://class.tn.edu.tw/modules/tad_web/page.php?WebID=12677
(一)創造良好教室秩序的原則(營造良好班級氣氛是教師教學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的關鍵。) ⒈班級氣氛 j影響到了班級中各個成員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同時也影響到班級中的學習效果。一個好的班級氣氛會使學生較容易快樂、有效的學習,同時也影響學生在人格特質上的發展。 k如何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建立學習目標(任課老師想要建立良好的班級氣氛,首先即要先使學生對上課感到有興趣) ●確立班級常規(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成果;班級常規的建立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基本的要件。 l而一位教師在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達成教學目標,可由下列幾點來著手:●先瞭解學生,認識本班學生之特質,才能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的常規●由師生共同訂定班規、共同修訂班規,使學生感受到參與感,亦能使學生心服口服口的躬行實踐●與學校推行之工作相配合,讓學生感受到班級乃是學校之生命共同體●徹底而『公正』的執行班級公約,不使班規形同虛設●善用學生能力,由學生輪流當幹部,自己管理自己,以培養學生自我負責與分工合作之精神,亦可減少偏差行為之產生。 m培養良好的教師特質:●以身作則,做學生良好行為之典範。●須做到公平、公正為原則,不可偏好某些學生及避免將學生貼上標籤●與學生建立合諧的溝通模式,讓學生感到受尊重的感覺●賞罰分明的態度,使學生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真誠付出,積極關心,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使學生樂於親近。 n「 有怎樣的班級氣氛,就有怎樣的學習效果 」。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才能夠使教學品質提升,教師們除了要多吸取知識外,更應累積塑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經驗,使教室充滿樂且有效的班級氣氛。 ⒉班級的管理要具成效,就必須去塑造積極性的班級氣氛(良好的師生互動,建立班級溫馨和諧氣氛,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成果:j融洽的師生關係k合作的同儕關係l勤奮的學習風氣),其策略大致如下: j要有明確的班級公約:師生共同期盼的行為標準,學生的行為表現才有準則。 k要有期望:每個學生都有共同的期許和目標就會團結和諧,班級秩序自然良好。 l要有吸引力(師生相互尊重的程度):鼓勵建立同儕情誼,班內的衝突自然減少。 m要能溝通:班上成員要能有相互表達意見的機會,並都能熱心參與班級活動。 ●每天佳句鼓勵學生學習。●給予每位獨一無二的學生祝福卡片,讓他成為主角。 ⒊建立權變式的經營模式: j教師應將「民主式」與「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兩者交互運用,兩者兼施~即採取權變式的班級經營策略,施行賞罰分明的教室常規,使學生心服口服,才能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出『教室裡的春天』。 k除了權威性的運用,教師在班級經營中,應不時加上真誠關懷、同理心、尊重心,恩威並濟,軟硬兼施,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感動,不只激動。學生感受到的是一個輔導文化搖籃中的個體,過得有尊嚴,學得更愉快。 l透過●溝通●示範●授權●增強,來經營班級:
⒋建立班級常規,使教室成為最適合學習的環境,以利達到教學目的。 j班級常規使學生建立一套穩定的生活模式,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如何作為,也知道別人對自己行為的期望;公約對於班級的重要性就如同法律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k在第一週內訂定合適的班級規,並張貼於教室布告欄中,或印製成小卡片分發給學生,隨時提醒。更重要的,讓學生對常規的訂定與輔導有統整的了解,前後一貫地遵行。常規的輔導即為全生活的輔導,學生所應習的常規很多,輔導時,除已列常規外,宜正視偶發狀況和類似潛在課程領域內應該注意的行為之輔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規約內容使學生瞭解並且願意遵守,尤其是在學生的行為準則方面更應讓學生知道獎善罰惡。 l班級公約內容應包含守秩序、尊重、愛整潔、勤學守時,貴有恆誠實負責及重榮譽等。
⒈建立班級獎懲制度(班規與罰則),鼓勵小朋友正向學習。 j榮譽獎勵制度: ●個人或小組積分累積10分,即可換取1張貼紙,集滿10張貼紙即可向導師換取文具●集滿10張貼紙,可換學校「榮譽卡」一張●集滿20 張學校「榮譽卡」,可依獎勵章多寡優先挑選老師準備之獎勵品,學期末時,可參與學校點數換文具的活動。 (如有違反班級規定行為時,老師也會斟酌情形扣掉貼紙或榮譽卡。) (分組比賽時,各小組成績併入個人表現;每週累計表現最佳的小組,每位組員可獲1個獎章;全班受表揚,則每人可獲得 10張貼紙)。 k實施班級榮譽制度:獎懲分「團體表現」與「個人表現」兩部份。
⒈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偶爾會發生一些衝突或問題,乃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教師能妥善處理,則無論對於學生個人或班級團體,都提供了成長的機會。 ⒉教師若愈能處理學生個別問題、學生間問題、班級團體問題,以協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進行良好的班級經營活動,則其 愈能成為一位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 ⒊有效的管理: j應指導並鼓勵學生以良好的行為取代不良行為。 k先找出學生問題行為的肇因,不同原因應該運用不同的輔導方法。 l根據學生進步的情形或心緒的轉化,機動選用合適的處理技巧。 m敏於知覺問題行為的存在:●輔導在先●立即施予輔導●了解本班先後要建立何種常規,及早選用合適的輔導技巧,分別實施輔導。 n有效借重學生同儕或運用社會資源,更可提升問題行為的輔導效果。
j培養學生自律能力: ●利用各種機會,指定某些任務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學生在教室內的禮節及同理心●要求學生準時認真完成各項功課要求●避免濫用教師之權威和命令,盡量由學生自行判斷,解決問題。 k預防不當行為的發生,以下是可行的策略:●關懷並支持學生,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鼓舞●公平善待並尊重每一位獨立、有尊嚴的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協助教師處理事務,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及正面的期待●行為準則建立之後,教師在執行時應確實遵守,不可使規約失去公信力●發展班級的忠誠感和榮譽心:教師應提供各種全班活動的機會,如班歌等●用眼神、手勢、輕敲其桌面或小聲要求等肢體語言,制止學生輕微的不當行為。 ⒉強化班級自治 j班級幹部(人人都是長,讓孩子學習領導、被領導與待人處事的能力。如:班長、秩序長、組長、潔牙小天使、圖書長、路隊長…等。) ●班級幹部採自願或推選方式產生,每月改選一次●期間不適任者,得機動改選●選拔優秀學生幹部,強化班級組織功能,再予適商授權,可有效迅速地透過班級幹部組織,責成同儕間相互扶持提醒各種常規之學生遵行情形如何,可提升班級常規輔導的實效,教師應隨時追蹤視察輔導。 k值日生(每天2位值日生與全班共同維護教室整潔。) 輪流分攤小組工作。整潔工作一起來,每位孩子皆負責一小部分的教室內外環境整潔,例如:資源回收工作。2.整潔打掃工作採每兩月更換輪流方式。(期中考後更換) l班級經營的至高境界,在於透過師生自治的方式達到良好的認知學習成效與行為習性。班級幹部在班級自治活動中佔有重要的一環,希望學生自主地選擇班級幹部,能確實負起此幹部所賦與的責任,可增加他們學習責任和獨立的機會。 m班級自冶也可幫助老師有效的管理課室活動(譬如風紀股長可協助老師管理班級秩序)。老師要特別注意到在班級經營歷程中,其必須擔負起協助與引導學生培養處理班級共同事物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責任。如此,老師才能藉由班級幹部有效的掌握課室管理。 ⒊學生的情緒教育(適時肯定學生正向行為) (學生能夠自律,班級經營就得心應手) j與其大聲責罵或想盡辦法制止不良行為,不如幫助學生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學生藉著自我觀察、了解自己的表現,再藉自我的增強和懲罰發展出適當的行為。 k在日常的教學中,適當地導入自我控制的方法,如:交代功課、處理問題行為或協助學生解決困難等情況,讓學生漸漸地學會自我的控制,將學生的不良行為還給學生,讓他學會自己解決、自我成長。 l了解學生是未成熟,尚在學習中的有機體,其情緒可能不夠穩定,常規學習效果可能因人因常規而有所不同。教師應有耐性,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使之有效、紮實地養成遵守常規的習慣。
(一)師生共同參與: 教室佈置的活動最好應由師生共同一起設計製作,但主角為學生,老師可從旁輔助,如此一來,學生和老師會更加容易遏立互信的橋樑,關係會加密切。在佈置的過程中,同學可以從做中學並體認到從失敗中如何再站起來,這些是從課本中所不易學到的智慧,這也是屬於教育重要的一環。 (二)多元的教育功能: 教室情境布置的多元化教育功能能提供一個像家一般溫馨的地方,並能提供社會一般豐富資源,而且又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有力的輔助效能,因此教室的功能可說是多樣化,所以教室要一改過去單調乏味及內容固定的佈置方式,應該要有所創新。每個班因成員的不同,因此各有各的特色,在教室佈置時,老師可要學生發揮其所學搭配創意來創作屬於自己特色的教室佈置來和其他班有著顯著不同。如此,既可加強班上的凝聚力,而且對學習行易有限公司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使教室成為師生互動的共做、共學、共享、共賞的生動教室,這樣教室佈置就可算是相當成功了。 (三)環境規劃: 1.個人工具櫃: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工具櫃,擺放常用工具,減輕孩子書包的重量。2.核心價值:定期更換核心價值項目,培養學生好品德。 3.我們的作品:此處為學生的學習單及作品展示區,供班上小朋友互相學習。4.公布欄:公布學校各項宣導及通知單或校內外舉辦的活動及比賽資訊。5.榮譽榜:表揚每週禮貌、整潔、熱心或進步小天使,張貼班級各項比賽獎狀,培養榮譽感。6.布告欄(學習園地:張貼各領域科的教學進度之相關資料。物歸原位的習慣等。 (四)安排教室環境策略:為了透過安排教室環境的策略,贏得學生的合作,增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教師應審慎安排教室空間,進行一般教室佈置及單元教學活動佈置,並能善用積極肯定,發揮專業權威的人際影響力面對學生,進而創造良好的教室物理環境與人文環境,成為有效能的班級經營。
陳木金(1998)發展了教師教學效能評量表,檢核六項教師教學效能指標:1.教學自我效能信念2.系統呈現教材內容3.多元有效教學技術4.有效運用教學時間5.建立和諧師生關係6.營造良好班級氣氛,期望能教學效能的改善,創造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學習。 (一)教學自我效能信念:有效教學是教師對其教學能力及影響力的信念。例如,教師之教學自我效能信念愈強,則愈傾向能掌握影響教學成效。 (二)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備的條件。例如,教師之系統呈現教材內容效能愈強,愈傾向能系統化呈現教材。 (三)多元有效教學技術:教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備的條件。例如,教師之多元有效教學技術效能愈強,愈傾向能使用多元教學技術進行有效教學。 ⒈動機的激發、發問的技巧、討論的技巧、媒體的運用…。 ⒉高效能的教學內涵包括:勤查前次的學生作業、熟練表現新教材內容的技巧、提供學生引導性的練習、多給予回饋和校正、提供獨立練習的機會等多元教學技術,以求能獲得最佳的結果。 ⒊教師在教室教學時,必須採用多元有效教學技術,引起並維持學生注意力,能使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能運用教學媒體,及使用發問及討論的技巧,並給予學生回饋、校正與獨立練習,增進教學與學習的效果。 4.有效運用教學時間:有效能的教師可以分配較多的「學科學習時間」而不致影響到學生對學習「專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教室教學時,必須有效運用教學時間,合理分配每一教學活動時間,維持緊湊流暢的教學 步調,促使學生能積極學習,增進教學與學習的效果。簡言之,能夠有效運 用教學時間是教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備的條件。例如,教師之有效運用教 學時間效能愈強,愈傾向能夠有效運用教學時間進行有效教學。 5.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教師如能適宜地運用教師權威,恰當地表現教師期望、有效地進行和諧溝通,時時言教身教為念,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建之良好和諧之師生關係。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重視學生個別的反應與需求,建立和諧愉快的教室氣氛,給予學生公平的待遇,積極關懷激勵學生向上,增進教學 與學習的效果。簡言之,努力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是教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備的條件。例如,教師之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效能愈強,愈傾向能建立和諧師生關係進行有效教學。 6.營造良好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係指班級師生互動關係所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環境,透過班 級氣氛可以了解班級的社會交互作用及個別差異情形,且班級氣氛也影響個 體在中的態度、價值與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室教學時,必須負起營造良好 班級氣氛的責任,簡言之,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是教師進行有效能教學所必 備的教學環境。例如,教師之營造良好班級氣氣效能愈強,愈傾向能掌握影 響班級氣氛;反之,則其營造良好班級氣氛較低,則較傾向於較無法管理教 室環境的責任。
7.有效能的教學必須:1.有明確性(教學有系統、循序漸進、符合邏輯性、講述內容和目標清楚明確)。2.多樣性(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富變化)。3.任務取向(教學努力認真,關心並幫助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4.全心投入(準備教學及實際用於教學的時間,使學生真正進行有效學習)。5.提高學習成功的比例(教師投入教學,能提高學生課程內容學習成功而獲得滿意成果)。 8.教學實施:「教學就是要努力設法讓學生在一整堂課中都忙碌的動腦筋,忙碌的解決問題」。●如何解構、調整教材?●如何將教材轉變成孩子能吸收的學習細節?●如何將所有學習素材歸納到三、五個提問的問題中?●如何將學習都回到孩子身上,孩子自己處理知識,動手學習,老師只剩退到一旁協助的角色?●如何組裝這三、五個提問的討論順序而能讓學生按部就班就輕鬆的自己學會?●如何在討論中合理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的各種不同想法?●如何在教學中精準的看到一整個班級的所有孩子,都受到同等重視的對待?●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跨出第一步,將所有的好方法立即付諸實行?
(一)從 T 型人(單一技能)進化為 π 型人(精通雙專長),將來在職場上才能擁有更多選擇。*素養導向教法:⒈掌握基本知識:請同學課前預習,大致掌握課文。⒉發展閱讀策略:全文概覽,然後分析文章中的人事時地等基本資訊,練習擷取與統整訊息。⒊分組討論與發表:討論從文章可以找到答案題目等等,並發表。⒋深入分析文本:分析文章運用何種手法,凸顯主題(孟 嘗君的好客)⒌應用到生活情境中(馮諼很擅長自我推薦),如果是現代人要找工作,可以向他學什麼?可以怎麼做? (二)新課綱強調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孩子要有批判能力, 「你要有視角才能批判,視角則來自文化涵養、議題 融入,」蔡曉楓說,這也是這次國語文課綱加入「文化內涵」的原因。國語文課綱中將「文化內涵」分為 「物質文化」(如食衣住行與科技)、「社群文化」(如倫理、規範、制度)、「精神文化」(如藝術、信仰、 思想)。 過去也有老師教授帶有文化意涵的議題,課綱則是系統性的強調這一點,「未來的教學,不能再只拘泥在字句上面,新課綱刻意淡化『修辭』,只有寫作特色,引導孩子去欣賞文學之美,運用這些語文特色, 而不再是記住修辭,」蔡曉楓說。 有了批判思考能力後,孩子還要能夠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必須搭配現場老師教法的調整。 (三)各階段國語文學習重點 *國小→除了讀寫,也重聽說: 中低年級階段,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就是 聽、說、讀、寫,高年級開始加入文學美感跟批判思惟等面向。蔡曉楓說,這樣的安排,是從閱讀理論來的,一般而言,孩子在 10 歲之後就能掌握住語言的基本知識,可以用這個語言去學其他領域知識、去批 判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傳統的考試只考讀與寫,聽和 說在課堂上,就變成「融入」教學,「融入到最後, 就不見了,為了回應這個問題,新課綱很強調要進行 小組討論,讓孩子學習跟人對話、找觀點,了解對話 者背後的想法、立場,以及如何去回應,」蔡曉楓說。 (四)特色 1:明列學習策略 舉例來說,要教孩子親近文章, 就把步驟列出來,「例如『看課名,想經驗』,請小朋友在看課名後,想想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生活經驗、相關知識、曾閱讀的相似文章等;接著可以『看文章, 猜大意』,『讀文字,猜詞意』, 再進一步進展到找出課文重點、 發現特色等等,」陳欣希說「以後老師上國文課,不能只是講解內容,更要教方法,讓孩子有能力應對這個世界的龐大資 訊量,」陳欣希說,老師要更「外顯化」,先想想「我是怎麼學會的」,把學習歷程拆解出來,再進一步教給孩子。 例如跟孩子說,看文章要抓重點,但要怎麼抓?這就必須說清楚,例如先看書名、課名、標題, 再看第一段跟最後一段,就能有基本概念。「課本把重點列出來之後,老師的重點就在於觀察小孩,孩子不會的時候,再思考如何為他搭起學習鷹架,」陳欣希說,在真實世界中,孩子很需要閱讀策略, 特別要懂得如何快速瀏覽文章、 擷取重點的能力,這都是未來國語文教學的重點。 特色 2:選文變長 以中年級為例,現行教科書的 課文約500 字,貓頭鷹小學堂約 1200 ∼ 1600 字,希望保持原文作者的寫作邏輯跟美感,讓孩子接觸到真實性的文本。 特色 3:漸進釋放學習責任能培養孩子自學能力,這是國際語文教育的趨勢之一,老師要從講述者變成引導 者,給孩子任務,讓孩子多參與。 在寫習作時,也有些小技巧能落實這個精神。以往孩子寫習作, 都是先跟老師或家長討論,知道標準答案後,再開始寫,但其實可以請孩子先自己思考、用鉛筆寫,再跟同學討論,把討論結果用藍筆記錄下來,最後跟老師討論,有要更改增補之處用紅筆寫,如此才能看到孩子最真實的學習歷程,孩子也能慢慢學會承擔更多學習責任。 特色 4:聽說與讀寫一樣重要新課綱強調聽說讀寫並重, 這可以從老師的教學方法中來調整。例如有參與貓頭鷹小學堂計畫的老師,運用抄聯絡簿來培養孩子基本語文能力,「一般在抄聯絡簿,都是老師寫板書,同學抄,我們做了些微調,」陳欣希說明,例如可以由老師唸、小孩 聽了之後抄寫,老師再寫板書, 比對是否有誤。 當然,這要分階段,例如老師 一開始一次只唸一句,就讓孩子抄一句,後來愈唸愈多句;也可以再進階,由老師告訴某同學聯絡簿內容,由該同學唸,然後大家再抄。陳欣希說,雖然這很花時間,但可以慢慢培養起孩子的 語文能力,一生受用。 (五)國小: ☆培養孩子「內化」素養 1. 勤讀。讀優質雜誌大型專題報導、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閱讀優質媒體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新聞報導 2.勤寫。練習命題作文、實用寫作、閱讀寫作、改寫、接寫五大類寫作;用心寫週記、日記或小札記。快速掌握重點的閱讀長文能力,也將變得極為重要(提醒孩子面對任何消息或新聞時,試著找出和自己的關聯,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摘取主要概念,以面對題幹加長的會考素養題)。(1.師生深究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發表能力。2.能正確書寫國字,字體要工整,筆順及架構要正確。3.作業內容:生字語詞練習簿、國語作業簿、練習卷…等。4.評量方式:聽寫、測驗卷。) ☆低年級孩子的國語文學習,是啟蒙與奠定基礎的好時機,因此,以多樣化的閱讀與國語文學習活動,鼓勵兒童,日積月累,以提升孩子的國語文能力。「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因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可能。因此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企盼在閱讀的點滴歲月中,帶給他課堂外的學習能力,也能給他的人生旅途彩上閱讀的色彩,使他從閱讀中體會多采多姿的學習樂趣。 ☆深耕閱讀: 1.班書共讀共同閱讀班書:利用晨光時導讀,共讀並分享書中樂趣與新發現。2.廣泛閱讀利用下課時間與閱讀護照,多到圖書館借書,達到閱讀高手(與校長合照)之殊榮。3.唐詩小達人講解唐詩詩意與意涵,鼓勵學生背誦唐詩,達到銅質獎、銀質獎和金質獎等榮耀。「未來的學習,著重生活的感受力,以及閱讀的延展力」,吳韻宇叮嚀,平時若少閱讀時事,練習觀點思考,單靠考場上的即興發揮,是難一蹴可成。她建議,學生可藉雜誌、網路資訊,培養綜合閱讀的能力,拓寬生活視野,增加環境敏感力而擁有社會感觸能力。並透過自我發問:文本主軸講什麼?造成結果的細節有什麼?作者的目的何在?成為平時的一種閱讀訓練,反思自己對文意、時事了解多少。 ☆生活中的文本不只有文學性質,因此學生應有「多元文本的識讀能力」,呼應與「生活情境」聯結的素養導向課程特性。也就是說,國文科考題不侷限在文學範疇的文本,實用性質的生活選材,像是,說明書、地圖、簡報,以及跨領域文本,譬如說,自然、社會、科學等文章,都可能出現在考題當中。今年5大科的命題趨勢,在引導學生從關心自己、關心周遭生活到關注整個社會。像是國寫從「命題式」改為「議題式」,今年考題「青銀共居,好家哉?」與高齡化社會有關,而社會科出現性別平等議題、自然科考工廠爆炸案、數學科考SPF計算,都是生活化、素養導向的例子。數學科整體特色是取材生活化,像是自備容器買咖啡的折扣計算、遊樂園區搭乘纜車或步行延伸的費用問題等,台北市北投國中林柏嘉老師表示,學生要有連結情境與數學概念的能力,先讀懂題意,分析其中應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概念,再擬出解題策略,檢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素養導向是要有閱讀力,包含圖表、還有文獻、文字,法案閱讀的能力。再來是運用理解力、抓關鍵字,最後是聯想統整力」,簡筠潔說。而她平時上課也會補充課外文章與照片素材,帶學生討論,讓學生培養聯想與統整能力。 (六)12 年國教強調素養教學,評估學生是否具備素養,可以檢查學生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數學的方法跟內容,用在什麼地方。「每年應帶幾個主題進來,進行跨科課程。」應在課後私底下,鼓勵孩子思考、咀嚼、消化、反思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可幫助孩子「內化」素養。「數學日記」,內容是寫下在生活上用到哪些最近學到的數學(在日記裡分享如何擔任小老師,把上課學到的內容再教給家中小弟)。 林淑君說,看到那些文字,就知道這孩子是否已學會, 對學習有什麼心得,而這篇日記,其實就等於這孩子自己的「數學素養教案」。 「作為一個老師,你要有功力去看到孩子的素養。 這就是老教師的素養。」 (七)1.師生共同討論解題方法,訓練學生思考、推理及歸納的能力。2.作業內容:數學習作、數學八格本、數學作業簿、練習卷、數學附件…等。◎附件上的小道具是建立觀念的重要操作物,請用附件袋(或自備夾鏈袋)善加保存。)在進入計算步驟前,孩子得要先理解題目、懂得運用數學理論,這是計算機做不到的事情。國小的數學基礎即包含了基礎算數。 (八)生活領域(1.進行多元化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各項生活常識及能力。2.作業內容:習作、美勞材料(美勞以在學校操作為主,未能及時完成者,請孩子帶回家完成後繳回)。) 以生活課本為主,配合主題或節慶,結合社會、自然、音樂、美勞等科目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放在協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新課綱重視科學與生活的連結,希望從小開始培養論證能力,以真實生活情境為基底來編寫教案。 學習科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生活中的問題是不分科的, 因此未來將更注重「核心概念」與「跨科學習」,去除枝節零碎的內容,學習減量但要求深化。 (九)成績評量: 各領域學期總成績:平時成績(各項作業、小考…等)×50%+定期評量×50%(2) 日常生活表現: * 學習評量成績=筆試50%+平常成績50%(作業成績40%+小考成績30%+上課態度30%) 1.國語平常成績=(國習、國練)*40%+(平常卷、聽寫)*30%+(上課發表與態度)*30% 2.生活平常成績=(生習、美術勞作)*40%+(平常卷、節奏、實作)*30%+(上課發表與態度)*30% 3.數學平常成績=(數習、數作)*40%+(平常卷、實作)*30%+(上課發表與態度)*30%
九、按課表上課 嘉義縣六腳鄉蒜頭國民小學112學年度班級日課表 Grade( 三 )Class ( 丙 ) 級任導師:蔡旻家 老師
|
教育孩子是需要你我共同全心投入的,雖然備極辛苦,但是在班級裡營造快樂、正向、積極的學習環境,希望孩子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面對未來應有的能力。計劃書仍有未盡完善之處,還請您不吝指教,感謝您~~加油。
三丙級任導師蔡旻家於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