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礙(intelligence impairment)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特殊教育資源網
l阿奇出生不久,就被發現是染色體異常的唐寶寶(唐氏症兒童),到了四歲半,才會簡單叫爸爸媽媽。平時媽媽跟他說話,他好像都聽不太懂,在學習上總是比一般小朋友來的慢,往往教一個動作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才教得會…
認識智能障礙-智障兒的世界
智障兒的認知世界
一般而言,如果小朋友有智能方面的障礙,在認知學習方面主要會有以下的困難:
- 學習速度緩慢或缺乏,對於學習到的事物很難類化或轉移到日常生活當中
- 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學習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難
- 記憶力方面,看到東西容易忘,要他們在短時間記住一件事情會有困難,而且要不斷不斷地學習才容易記住,不會忘記。
- 舉一反三的能力及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智障兒的行為世界
智能障礙程度輕微的小朋友在身體、動作發展及外表都和普通兒童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小朋友可能會在身體、體重及骨骼發展較差,發展的速率也比較慢,成熟比較晚。而且在動作發展(如:爬、跑、跳)、手功能發展(如:抓、握)、日常生活處理(如:無法自己吃飯、穿衣服或處理自己的清潔衛生有困難)、在使用金錢方面,不懂得如何用錢買東西、保管自己的錢等,都會比其年齡應有的表現,有明顯落後或停頓現象。
智障兒的語言世界
智能障礙小朋友因為智力發展遲緩,所以對於複雜的語言學習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語言溝通方面可能有
- 發音不清楚、不準確或有錯誤的情形發生,
- 語言理解也較差,對說故事並沒有興趣,也不會和父母一起閱讀。
- 常用的詞彙較少、說的語句較短、比較少能說出抽象內容的語句。而且通常不會配合情境適切地表達。例如,很少主動和別人交談、玩布偶的時候也比較少跟布偶說話;到了四、五歲還不會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看完電視或電影之後,沒有辦法敘述劇情或故事的內容。
智障兒的感情世界
智能障礙小朋友因為學習能力欠佳,而且經常遭遇失敗的經驗,對於挑戰性的學習或工作,常常會表現出缺乏自信、追求成功的動機低及預期失敗的心理,往往還沒有嘗試就退縮或過分依賴別人的協助。因為這些人格特徵使得智能障礙小朋友在團體裏可能和同年齡的小朋友不能相處融洽,反而比較喜歡和年幼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事情缺乏彈性及臨機應變的能力,不會因應情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所以也會用較原始的如拒絕、退縮、固執、壓抑等行為來處理面臨的衝突。
智能障礙的鑑定
- 如果你是學校的老師或是家長,觀察到小朋友在平時的學習或生活適應行為和同年齡的小朋友比起來感到比較吃力或在速度上顯得比較慢,這時候你可以:
- 帶小朋友到醫院做檢查。例如:兒童心智科。
- 轉介到各縣市教育局的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簡稱鑑輔會)。
鑑定基準
當老師或媽媽懷疑小朋友是不是有智能方面的障礙時,必須由「智力」和「學校及生活適應」兩方面來考量。依據民國91年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鑑定標準」中規定:智能障礙不僅是智能發展比同年齡的小朋友明顯遲緩,而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例如: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學習等表現上比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才會被認定是「智能障礙」。
智能障礙的鑑定流程
當小朋友篩選出來可能有智能障礙,可進一步使用一些工具評量了解他的長處和短處,例如智力測驗,藉由標準化智力測驗來檢測,如果成績在70左右或70以下,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有嚴重的困難。因此,最後必須就各項診斷評量資料、參考家長意見、學習上的適應問題及所需之相關服務進行綜合研判,再進行安置。程度較輕的,可就讀普通班或是資源班,程度較重的,則需進入特殊班就讀。
影響智能發展的因素很多,除了先天上的缺陷外,後天的文化刺激、家庭因素也都是影響的原因之一。智能障礙小朋友有輕重程度不同,而且智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當小朋友多看、多聽、多接觸後,生活經驗擴充或經過特殊教育教育及相關服務的協助,小朋友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會跟著提昇,將來仍然有機會獨立生活。因此,並不是一旦被診斷為智能障礙,將終生都是智能障礙,而智力測驗也只是一種參考的標準並不是絕對。
智能障礙的教養與相處
- 小童在智能方面的發展比一般的小朋友來得慢,光是學扣釦子就花了好一陣子的時間才學會,這樣的孩子該怎麼和他相處呢?
家長篇
- 雖然你的孩子認知功能方面有障礙,還是可以試著教他們基本的認知內容,尤其是能增進未來獨立生活的技能。因此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認知內容,可以優先教(例如:認識數字、簡單數數),並利用各種方法,讓他學會。
- 對於智能障礙的孩子,從小就要訓練他自我照顧的能力,例如吃飯、穿衣服、自己大小便的能力…等,一步一步慢慢教,並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讓孩子練習。
- 教孩子學東西的時候,盡量安排有趣和有變化的活動,以引起學習的興趣及動機,而且要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例如:外在環境太過吵雜或是身旁有其他玩具會吸引他的注意),以免孩子更加分心。
- 由於抽象思考能力不佳,因此實際的教學環境往往對於智能障礙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公車上、市場內、動物園,這樣的安排不僅有助於學習遷移的效果,也能增進孩子的學習動機。
- 盡量安排充分及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的熟練,而不至於一學就忘。但是充分而且反覆的練習最好是利用各種不同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在家中或出外吃麥當勞等機會,讓孩子練習吃東西,如此方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 因為學習常遭受挫折,平時也要多製造一些成功的機會,並且適當而且經常的鼓勵來增強他們的好表現,以提高學習動機和自信心。
- 教導孩子運用策略學習相當重要。例如教他背東西的時候可以用聯想的方式、或是想成諧音、或是記住第一個字…等。而且多利用不同學習管道學習,例如:用看的學、用聽的學、動手做做看…等,或是利用不同的玩具,這樣會更有助於學習。另外,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一起學習、有些卻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聽或靜靜地看。
-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的生長發展比其他的同年齡的孩子相差很 多的時候,可以利用各大醫院的兒童心智科、或是師資培育機構的諮詢專線,例如:台灣師大特殊教育中心,可以和電話值班的特殊教育專家討論有關教養智能障礙小朋友的問題。
- 參加家長團體,除了能夠得到有關教養智能障礙小朋友的協助及資源外,也可以和其他的家長分享解決孩子問題的經驗。
教師篇
老師在輔導智能障礙小朋友時,以下幾點供做參考:
- 就學習的各個階段而論,學前的智能障礙小朋友學習的重點在於各項如動作、溝通、社會人際、認知和自理等發展能力的加強,國中階段,則強調職業興趣的培養及良好工作態度及習慣的陶冶,高職部分則以職業能力的訓練為重點。
- 學習的內容要依小朋友的個別能力來加以設計,並且由易而難,有系統地逐步指導。而且選擇的內容最好和小朋友的生活息息相關,多以功能性的課程為主,以增加小朋友的生活適應及獨立生活能力。
- 由於智能障礙小朋友通常學習動機不高,因此要如何減少分心及增強學習動機是有效教學的重點。一般而言,如果以一堂課的時間為例,最好不要單用一個活動或是一種方式來進行,活動設計要考量趣味性及多變化,如此一來,才能使小朋友維持較長久的注意力。
- 由於智能障礙小朋友對於行為在情境的類化常常會出現困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最好多以實際的情境進行教學,例如:到超級市場練習買東西、到捷運站練習搭乘捷運等,都會比只在教室教學要來得好,也較容易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
- 在一段時間內要提供智能障礙小朋友學習的材料需要適合他們的學習水準,份量要適中,不要過多或過少。太多的學習容易造成對學習內容的混淆,也因為失敗多,沒有成就感而拒絕學習。
- 智能障礙小朋友因為長期的學習失敗經驗,所以缺乏自信心、自我觀念比較差,非常需要鼓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他們製造成功的教學經驗,隨時鼓勵增強他們的好表現,以提高學習的動機和自信心;對於有錯的地方,也要簡明地糾正,並有耐心的加以指導。
同學手足篇
如果班上有智能障礙的小朋友,老師應該引導其他同學要以尊重的態度,不要嘲笑或是模仿。此外,也可以利用以下的方式,來增進彼此的相處:
- 同學之間,可以利用機會與智能障礙的小朋友多接觸,例如陪他聽故事或閱讀圖畫書或教他玩遊戲等,讓他能跟同年齡的小朋友多學習。
有些智能障礙小朋友不太能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或是自我清潔能力會落後同年齡的小朋友,因此同學之間應該體諒包容,不可以此為嘲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