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同心協力 引導學生正向行為(國語日報111年9月9日)

親師同心協力 引導學生正向行為(111年9月9日)
  文/鈕文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退休教授)
   一名媽媽表示,她有一個就讀國小普通班一年級的泛自閉症兒子,在學校經常會打經過、碰撞或逗留在他坐位旁邊的同學。這名媽媽在學校放了一個小玩偶,要他生氣就打玩偶,但是效果不好,而且同學會嘲笑他。像這樣的問題,就需要親師同心協力,引導其正向行為。

正向行為支持
提升生活品質

 美國一九九○年代提出「正向行為支持」來處理情緒行為問題,有研究證明其有效性。正向行為支持屬於教育型的行為介入方法,視行為問題具有功能和目的,融合多元理論觀點,分析行為問題是哪些學生和環境因素互動的結果。在介入目標上,正向行為支持以長期效果為焦點,著重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並教導學生以正向行為取代行為問題。

 在介入內容上,正向行為支持依據學生特徵和行為功能,發展包括「預防、教導、反應和其他」等多元素、正向積極的個別化行為介入計畫。正向行為支持提供「用愛理解」、「用話鼓勵」和「用對方法」等策略,以及處理行為問題的「正向思考、語言和行動」。

強化親師合作
各方共蒙其利

 正向行為支持鼓勵親師間的溝通與合作,其優點可以從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來論述。

 就教師而言,由於學生在學校及家庭的表現可能不同,親師對學生的了解會各有所偏,親師溝通可以填補親師雙方對學生認識的不足,亦可改善與家長間的關係。在學生正向行為支持上,可增加家長對教師採取介入策略的了解,避免因認知落差抵消對學生的行為介入效果;當家長成為主動且有能力的工作夥伴時,學生的行為得以改善,教師也就可以有更多時間投入教學。

 就學生來說,親師合作有以下優點:透過家長的協助,既能促進學生將所學的技能類化至家裡,亦能改善學生各種行為問題;而經由家長的鼓勵,也能增進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其中,各年齡、各種能力或需求的學生,皆可透過親師的合作得到有效的協助。

 最後,就家長而言,親師合作有下列三項優點:它可以幫助家長習得有效的行為介入策略,也能使家長對自己的教養能力更有自信,繼而對自己、學校和教師發展更正向的態度,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助力。

了解行為原因
推展具體策略

 本文一開始提到,媽媽教導孩子打玩偶以控制情緒;無效的原因是,媽媽未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與功能,沒處理引起他情緒的因素。此外,打玩偶的行為是否被教師和同儕接受?再者,打玩偶的方式可能會增強攻擊行為,同學也可能會模仿。

 因此,建議親師合作,共同了解泛自閉症兒童打人的原因與功能,這就是「用愛理解」。例如:不喜歡同學經過、碰撞或逗留在他的坐位旁邊,打人是為了要他們離開。

 了解後,就能調整他的坐位到遠離教室出口和人來人往的通道,請同學儘量不要經過、碰撞或逗留,指導同學與他相處的適當方式(這是「預防」策略);親師共同教導他以口語告知替代打人(這是「教導」策略)。

 若他能用口語替代打人,則教師可以口頭讚美,並記錄在聯絡簿上,請媽媽再獎勵他;而當他仍然打人時,則要求他向對方道歉,並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別人靠近座位。然後,再通知媽媽提醒他,並練習適當行為(這是「反應」策略),以上策略,就是「用話鼓勵」和「用對方法」。

 總之,「用愛理解」是正向行為支持背後的價值觀,亦即同理學生產生行為問題的原因與功能,以「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作為介入目標;「用話鼓勵」是以正向語言引導和鼓勵學生情緒行為的進步表現;而「用對方法」是科學技術,就是依據行為功能,設計「多元素且正向積極」的介入策略。親師間齊心協力,實施正向行為支持,往往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