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三歲定性」,未接觸這麼多孩子之前,我真的不相信這種鬼話,但是當孩子看多了,尤其是被家長的錯誤教養造成時,我更相信孩子是要教的,因為良好的行為都需要慢慢塑造而成!
有一天治療所來了一位三歲多的小女生,家長一進門就有些抱怨是學校老師要求他們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評估檢查,因為老師一直反應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問題日益嚴重,在百般無奈下,只好勉強帶著孩子前來治療所,在訪談的過程,家長一直表示孩子的問題沒有老師說的嚴重,只要好好溝通,孩子的情緒都可以很快穩定下來……
聽完家長的想法後,治療師就拿著玩具與孩子玩起遊戲來,一開始都玩得很開心,突然,孩子想要玩其他的玩具,治療師就開口跟孩子說:「那妳先把地上的玩具收起來才可以玩其他的玩具。」
孩子突然不開心的大聲怒吼說:「我就是要玩!」
看著突然生氣的孩子,治療師一樣堅持的說:「我知道妳想要玩,但是妳要先把地上的玩具收起來可以玩。」
這時孩子突然拿起地上的積木作勢要打人的樣子說:「你不給我玩,我要丟你哦!」
治療師依然堅持說「我沒有說不給妳玩,是妳要先收玩具,若妳丟了,就都不能玩了。」話才一說完,孩子就直接將手上的玩具朝治療師身上丟了過來,大聲的怒吼說「我不要收,我現在就要玩!」
看著孩子的舉止,治療師雙手一攤:「現在所有的玩具都不能玩了。」
孩子更生氣的大聲怒吼,甚至開始推倒伸手可及的所有物品。
家長見狀急忙安撫孩子:「寶貝,不要生氣,妳這樣丟東西會讓人受傷喔!」
聽到家長的安撫,孩子並沒有收斂行為,反而更故意用力的推倒椅子、摔家長的包包。
家長一邊幫忙收拾善後,一邊耐心的跟孩子說:「寶貝,我知道妳很生氣,妳好好跟老師說『我要玩玩具。』老師就會答應妳囉!」
聽到家長這樣的對話,治療師急忙打斷家長:「這就是您說的好好溝通?孩子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穩下來嗎?」
家長一臉疑惑的回應:「是啊!有什麼不對嗎?您看,孩子現在情緒是不是比較穩下來了!?」
治療師無語問蒼天的樣子說:「您有想過我會拒絕嗎?若您讓孩子問我,我會跟孩子說『您已經不能玩了。』那您接下來要怎麼辦?」
家長不解的問:「為什麼?」
治療師堅定的語氣說:「因為孩子要為她的行為學會負責。」
Q :家長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
1. 孩子對人丟東西、亂摔東西的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嗎?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就可以縱容她,當有一天這個行為變成是一項攻擊行為的時候,那麼被攻擊的小朋友憑什麼要原諒您的孩子。
2.您覺得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嗎?這些看似小事的行為,不就是學校老師反應的問題嗎?那是因為您已經習慣孩子的錯誤行為,就以為其他孩子都是這個樣,但不知道真的有問題的只有您的孩子。
3.您自認為的良好溝通,您不覺得只是您單方面在請求孩子嗎?這不叫溝通,這叫順從,這也不是愛的教育,這是溺愛的教育,當您不教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最後您只會養成讓人不敢恭維又鴨霸的孩子。
4.您憑什麼認為其他人都一定都要順著您的孩子呢?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認為所有人都要順著您的孩子,其他孩子也是人家父母心中的寶,為什麼其他人要幫您承擔錯誤教養的責任?
您可能會問,孩子會不會聽不懂您說的話,誤解您說的意思,所以才做出這樣的舉動,也許是,但是我要表明的是,就算孩子誤解,孩子這樣的行為就可以被允許嗎?
當然有人會質疑,孩子就是不懂,不就是要給孩子機會嗎?是的!我們要給孩子機會,但是在給機會的同時,您是不是要考量行為的先後順序,該學會負責的還是要負責 !
也許也有人會反駁,孩子就還這麼小,原諒她又不會怎麼樣!是的!我們要原諒孩子,但是在原諒的前提,您是不是要考量當孩子已經成為行為惡習的時候,該要求的是否更要做出明確要求。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教育也沒有所謂的萬用公式,我們能做的就是學好正確教養觀念,幫助孩子正向成長。
本文經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