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0:00 更新:2019-10-24 20:28
by 陳志恆
大人若想幫助孩子學習得更為精熟,或許可以多加利用「教導別人」這項學習策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來分享,在家裡,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
我常去學校裡帶假日的工作坊,各種主題都有。課間休息時間,常見到一些學生把教科書拿出來研讀與複習。有一回,我看見一個孩子的周遭圍著幾個同學,後頭還排了幾位同學拿著書本在等待。
原來,那孩子的成績優異,同學們正把握時間向他請益。我過去湊熱鬧,同學們指著他說:「他是學霸呀!」我很好奇,找了機會私下問他,成績優異的秘訣是什麼?
他說:「你不是看到了嗎?」
我不解。他笑著說:「就是教會同學嘛!」
我們不難理解「教學相長」這個道理,但要能夠達到教會同學的境界,顯然自己也需要花費心思在課業上。而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其實也沒把握,但教同學時,如果我沒辦法講得很清楚,我就會再回去鑽研。所以,是教同學功課,幫助我學得更好的。」「而且,對同學每講一次,就會加深印象,特別是那些複雜的概念。所以,我不太需要額外花太多時間複習。」
真有這樣的學生存在,我的下巴就快掉下來了!
試著從命題者的角度去思考
回想國小的時候,這樣的場景也曾出現在我身上。當時,我的課業成績還算不錯,也曾有同學拜託我教他功課。出於熱心,我利用下課時間幫同學複習功課,也會出考題給同學作答,再幫同學批改。
為了出考題,我開始認真研究測驗卷上的題目是怎麼出的,試著從命題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評量學生。這過程收穫最大的,當然是我自己——難怪後來會從事教職。
因此,如果你問我,最好的學習策略是什麼?我會說:「去把別人教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或概念,講解一次給別人聽。這麼做有幾個好處:
(一)當你講過後,連帶著自己也複習了一次,印象更深刻了。
(二)當你用語言呈現腦袋裡的知識學問時,需要經過再次整理與轉化等高層次的認知歷程;而當你能清楚且完整地講述,表示你對欲傳達的概念有足夠掌握。因此,教導本身就有助於對知識理解得更清晰。
(三)藉由對方的回饋,你會知道自己還有哪些概念是模糊清晰的,哪些地方仍存在著盲點;於是,你有機會回頭去複習與探究,補強不足之處。
大人若想幫助孩子學習得更為精熟,或許可以多加利用「教導別人」這項學習策略。在現今的學校裡,早有不少教師透過分組教學,運用同儕間的互助合作,幫助彼此學習更好。那麼,在家裡,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一直以來,我並不贊成家長對孩子的讀書學習有過多的干涉,例如:幫孩子安排讀書進度、幫孩子檢查作業、考前逐題地幫孩子複習等。我認為,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如何做時間安排、自我測驗與考前準備,遇到疑難時,孩子也需要主動尋求協助,而不是由家長直接告知答案。如此,孩子才學得會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考試前,在孩子研讀課業一個段落後,邀請孩子講述一遍給你聽——由孩子扮演教學者,父母則是學習者,孩子分享學到的知識給父母聽。當這麼做時,請家長務必把握幾個原則:
(一)表現好奇與尊重:孩子是知識的分享者,家長則是學習者。家長必須帶著好奇與尊重,放下身段,聆聽孩子分享知識。請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在考試,切勿站在一個評審的角度,打量孩子是否講得好,也不需要把這過程搞得像演講比賽,讓孩子充滿壓力。
(二)勿任意中斷孩子的講述過程:請允許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呈現他的教學,同時,務必全程聽完孩子的講述後,再做回應。即使孩子某些概念傳達得含糊不清,或者有錯誤扭曲之處,都先不要打斷孩子。待孩子講完,告一個段落時,再回頭提出疑問,或給予回饋。
(三)透過「提問」幫助孩子釐清觀念:當發現孩子某些概念不清楚或有誤,不用急著指出做糾正,而是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或把模糊的觀念釐清;如果孩子一時回答不出來,卡住了,則鼓勵孩子回到書本裡去找答案,或者主動尋求協助資源。
分享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分享知識則會讓人充滿成就感。為了分享知識,孩子會更努力把不清楚的搞懂,把沒學好的學好,並且思考如何表達。當然,額外的收穫就是更受同儕歡迎。
現在,我不再需要為了考試而讀書。然而,因為在實務工作上需要回應讀者、聽眾及求助者的各種問題,迫使我必須不間斷地閱讀與學習;為了向大眾清楚傳達某些重要但複雜的概念,我得不斷釐清與整理相關概念之間的關連,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與體悟。
逐漸地,我對某些議題的掌握能力也提升了——我正在快速成長中!
是的「教會別人」,真的是幫助自己快速精進的最佳途徑。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