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密碼06_托馬斯和他的「烏托邦」
朗讀 祐伭 link to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l5Z1eWtGj1jwIP12ytm78z-6m0RG_oK/view?usp=sharing \欣賞
「烏托邦」這個字來自希臘,是「烏有之邦」的意思。很多人以為這齣出自於柏拉圖的《理想國》,其實不是,它出自英國十六世紀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托馬斯·莫爾的不朽名作《烏托邦》。
托馬斯·莫爾是用拉丁文寫的,講述一位航海家航行到一個叫「烏托邦」的國家,那裡財產是公有的,經濟、政治權力都是平等的,官員由匿名投票選出,一夫一妻制,宗教有自由……就是他的「理想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托馬斯·莫爾在社會主義史上,第一個提出消除財產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見解。
托馬斯·莫爾寫這本書,說是他的空想,其實是針對當時的歐洲,尤其是英國的經濟、政治所提出的反省和批判。當時資本主義還沒盛行,他已經預見到未來平民百姓的悲慘世界。
莫爾不僅是人文主義的先驅,更是身體力行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做律師,幫著貧苦的人打官司,看盡權貴如何欺壓平民。而他總能幫他們主持公道,討回正義,所以聲望很高。二十六歲就當選下議院議員,當時國王亨利七世無理要求一筆補助金,他據理反對,使亨利七世拿不到這筆錢。亨利七世因此懷恨在心,把他的父親冠上罪名關起來,要繳巨額的罰款來贖。結果他不得不退出政壇,鑽研學術。
1509年,國王換成了亨利八世,新國王很欣賞他,他開始復出從政。但他仍然保持人文主義者的胸懷,從來不以權貴自居,事事袒護平民百姓,處處質樸簡約。1543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亨利八世成為英國國教的「教皇」,全國臣民都要宣誓效忠。莫爾拒絕宣誓,被關入倫敦監獄。他在獄中寫書,三次拒絕宣誓,而且他死也不說「拒絕宣誓的理由」,所以沒辦法定他的罪。朋友諾福克公爵來探監,兩個人有一段千古流傳的對話——
「在英國,不服從國王,就沒有好下場。」諾福克說。
「我再三思考過了,我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莫爾說。
「托馬斯,我怕你將要付出很高的代價。」
「自由的代價的確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等的奴隸,如果他肯付出代價,也能享有自由。」
1535年7月6日,他上斷頭台前,還跟典獄長說:「請幫我上台,至於下台嘛,我自己來就好了。」臨刑前仍保持幽默,大義凜然,神鬼動容。
托馬斯·莫爾的偉大,在於他不是空有理想,而是勇於實踐。為了信念、信仰,他真的到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泰山崩於前,不但面無懼色,還能幽默以對。他宛如一支熊熊火炬,照亮被權力、私慾籠罩的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