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國中「111學年度辦理山野教育推廣計畫」摘要表
|
|
學校名稱 |
萬里國中 |
所處地區:□離島 □特偏地區 V偏遠地區 □非山非市學校 □一般地區 |
||||
山野特色課程名稱 |
瑪鋉山八方雲集照萬里 |
|||||
山野課程活動地點 |
萬里區 |
課程天數2 |
天 |
|||
申請類別 |
V學校辦理山野教育「登山體驗」活動(目標地點:瑪鎖山 )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優質課程」方案(目標山區: )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策略聯盟」方案(結盟攜手學校: ) |
|||||
山野教育範疇內涵 |
V登山教育+環境教育 □登山教育+探索教育 □登山教育+環境教育+探索教育 |
|||||
山野課程歷程 |
課程開始年度: _105年至 _111__年 共__6___年 |
|||||
課程實施對象 |
110學年全校學生數: 100 人;預期參與111學年度山野課程教師數: 50 人 本課程實施年級 7.9 年級(可混齡跨年級)、預期111學年度受惠學生數: 50 人 |
|||||
校本願景 與學校特色 |
放對位置就是天才 1、放對位置: 依據本校教育願景,研議出學校發展的特徵與教學意涵: |
|||||
山野課程特色 |
|
|||||
主活動的登山行程設計概述 |
全程7.5公里 3小時12分 |
|||||
推廣計畫構想 |
萬里瑪鋉山目前有七條路線可以到瑪鎖山分別是 1萬里國中經竹林過溪到三叉路往瑪鋉山 2萬里國中經土地公過溪到大嶺往瑪鋉山,大嶺古道舊址,但路徑被修建台2縣時廢土掩埋一段,沿途仍有些舊台階。 3.武聖街到瑪鋉山 4.垃圾場入口到瑪鋉山 5.武聖街底測速照相機登山口到瑪鋉山,從大嶺古道東邊入口進入 6.從海邊獅子公園市界上山接台2縣棄土場上瑪鋉山 7.最近新開闢一條路線從萬里國中廚房水塔後進入網垃圾場方向繞到瑪鋉山 8.一直想開發的路線,北科大舊校地,延陵線往獅子公園方向走可以接上第6條路線到瑪鋉山 相信有一天一定能成功,四通八達瑪鋉山,八方雲集照萬里,挑戰登山練身體,產業再造興經濟。 |
|||||
課程網址 (選擇性) |
https://class.tn.edu.tw/modules/tad_web/page.php?WebID=6886 |
|||||
體能提升計畫 |
21天體能訓練提升計畫(自主練習由同學、家人認證) 1:跑45~60分鐘 2:跑60~75分鐘 3:3~5趟的節奏跑,每趟維持4分鐘,趟與趟之間休息2分鐘。(自主練習由同學認證) 4: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重量訓練或是其他有氧運動)(自主練習由同學認證) 5:跑30~45分鐘(自主練習由同學認證) 6: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自主練習由家人認證) 7:休息日 8:跑45~60分鐘 9: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 10:跑45~60分鐘 11: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 12:跑30~45分鐘 13:跑30~50分鐘 14:休息日 15:跑45~60分鐘 16: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 17:45分鐘的輕鬆跑,中間穿插6~8次,每次30~60秒的上坡路段。 18: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 19:跑30~45分鐘) 20:跑90分鐘 21:休息日 |
|||||
計畫附件 |
(名稱) 件數: |
|||||
主要聯絡人 |
姓名: 職稱: 電話:(公) 手機: E-mail: |
|||||
承辦人: 校長:
申請日期: 年 月 日
|
|
|
|
|
|
■申請表 |
|
|||||
|
|
|
教育部體育署補助計畫項目經費 |
|
||||||||
|
|
|
|
|
|
□核定表 |
|
|||||
申請單位:XXX單位 |
計畫名稱:XXXX |
|||||||||||
計畫期程: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計畫經費總額: 元,向本署申請補助金額: 元,自籌款: 元 |
||||||||||||
擬向其他機關與民間團體申請補助:■無□有 (請註明其他機關與民間團體申請補助經費之項目及金額) 教育部: 元,補助項目及金額: XXXX部:………………元,補助項目及金額: |
||||||||||||
經費項目 |
計畫經費明細 |
教育部核定情形 (申請單位請勿填寫) |
||||||||||
單價(元) |
數量 |
總價(元) |
說明 |
計畫金額(元) |
補助金額(元) |
|||||||
業 務 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雜支
|
|
|
|
|
|
|
||||||
合 計 |
|
|
|
|
|
本部核定補助 元 |
||||||
承辦 主(會)計 機關學校首長 單位 單位 或團體負責人 |
教育部 教育部 承辦人 單位主管 |
|||||||||||
備註: 1、同一計畫向本部及其他機關申請補助時,應於計畫項目經費申請表內,詳列向本部及其他機關申請補助之項目及金額,如有隱匿不實或造假情事,本部應撤銷該補助案件,並收回已撥付款項。 2、補助計畫除依本要點第4點規定之情形外,以不補助人事費、內部場地使用費及行政管理費為原則。 3、申請補助經費,其計畫執行涉及需依「政府機關政策文宣規劃執行注意事項」、預算法第62條之1及其執行原則等相關規定辦理者,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且揭示贊助機關(教育部)名稱,並不得以置入性行銷方式進行。 |
補助方式: □全額補助 □部分補助(指定項目補助□是□否) 【補助比率 %】
|
|||||||||||
餘款繳回方式: □繳回 (請敘明依據)
□不繳回(請敘明依據) |
||||||||||||
|
附件:
|
○○○○(學校名稱)「111學年度辦理山野教育推廣計畫」申請計畫書
(封面) 可自行設計並含摘要或圖片,並含下列內容資訊: ※(封頂頁眉)○○○○(學校名稱) 111學年度山野教育推廣計畫 ※計畫名稱:瑪鋉山八方雲集照萬里 ※計畫期程:自訂起始日(111年2月11日起)至111學年度執行完畢(112年7月31日止)。 ※申請學校:萬里國中 ※申請類別:V登山體驗 □優質課程 □策略聯盟 ※V已確認所送計畫未申請教育部其他補助計畫經費。(確認後請打勾) ※申請日期:中華民國111年○月○日
(內頁) A. 計畫摘要表 B. 山野教育推廣計畫書內容(以下為建議架構與目錄) 一、計畫名稱瑪鋉山八方雲集照萬里 二、理念目的(應闡述與校本願景關連性) 三、山野教育推廣計畫(請參酌申請類型建議的內容架構) A類、 山野教育「登山體驗」活動:應連結學生學習,清楚詳述該活動的天數、簡要行程、行前準備(例如活動風險管理、體能訓練方式、登山安全教育實施方式等)、課程受惠之教師與學生人數以及前置課程整備等內容。(計畫內容參考架構如下) (一)目標地點:例如特定的山峰、湖泊、溪流等等山林野地。 (二)行程設計與路線(能附上登山路線簡圖或詳圖尤佳) (三)活動基本資訊 1.人(參與對象): 2.事(學習主題與重點): 3.時(準備工作與行程等時程安排): 4.地(目標山區特性及環境學習資源): 5.物(所需裝備或教具教材): (四)統整與協作等簡要說明: 1.學校的行政支持(含後勤作業): 2.場域及專業人力: 3.安全管理機制(風險評估與緊急應變): 4.教師角色與任務: B類、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優質課程」方案:單一學校依連結學校的課程計畫(含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以及學校願景目標等,藉著發展山野課程,來連結自己學校的課程發展。除應包含對於「主課程(實境學習)之登山探索與環境體驗」的目標地點、實境課程活動天數、簡要行程、行前準備(例如活動風險管理、體能訓練方式、登山安全的準備課程等)、課程受惠之教師與學生人數以及前置課程整備等內容;尤其希望能符應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跨領域課程與素養導向的學習,並含教學活動設計。(計畫內容參考架構如下) (一)目標地點:例如特定的山峰、湖泊、溪流等等山林野地。,可為系列性、由淺至深的不同目標山區。 (二)行程設計與路線(能附上登山路線簡圖或詳圖尤佳) (三)活動基本資訊 1.人(參與對象):老師/學生/專業人力或家長等 2.事(學習主題與重點): 3.時(準備工作與行程等時程安排): 4.地(目標山區特性及環境學習資源): 5.物(所需裝備或教具教材): (四)統整與協作等簡要說明: 1.學校的行政支持(含後勤作業): 2.場域及專業人力: 3.安全管理機制(風險評估與緊急應變): 4.教師精進(教專發展): 5.課程統整(或協作): C、 學校發展山野教育「策略聯盟」方案:學校申請此方案,應為已經推動山野教育、具「優質課程」方案執行的學校;為擴大推展山野教育的效益,邀請至少與2所未實施、剛起步或該校未能進行該校自己的優質課程方案。山野教育策略聯盟方案,應思考如何共同辦理跨校性的實境課程與登山活動(但在體育訓練或相關前置課程等可以共同備課也可以各校自行處理)、山野教育經驗分享、山野教育教師增能研習或工作坊、山野教育論壇等等有助於彰顯師生學習與成長之活動規劃。申請策略聯盟學校,尤其應能回應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跨領域課程與素養導向的學習,並含教學活動設計。(計畫內容參考架構如下) (一)目標地點:例如特定的山峰、湖泊、溪流等等山林野地,可為系列性、由淺至深的不同目標山區。 (二)行程設計與路線(能附上登山路線簡圖或詳圖尤佳) (三)活動基本資訊 1.人(參與對象):老師/學生/專業人力或家長等 2.事(學習主題與重點): 3.時(準備工作與行程等時程安排): 4.地(目標山區特性及環境學習資源): 5.物(所需裝備或教具教材): (四)策略聯盟運作與推廣計畫(請詳述) 1.學校的行政支持(含後勤作業): 2.場域及專業人力: 3.安全管理機制(風險評估與緊急應變): 4.教師精進(教專發展): 5.課程統整(或協作): 四、山野教育課程規劃 (一)課程/活動緣起 (二)課程願景與課程/活動目的 (三)課程/活動特色 (四)課程推動策略 (五)山野課程架構 (六)教學活動設計重點(可舉例說明) (七)山野教育實境學習的教學設計 (八)體能提升與相關訓練說明 (九)學習表現、多元評量與反思設計 五、山野教育整合資源規劃 (一)空間場域規劃 (二)人力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整合規劃 六、山野課程與教學相關成果 (一)過往本校山野課程(或相關課程)與教學活動 (二)創新教學特色 七、實施期程(工作項目與時程配當表或甘梯圖) 八、預期效益(分點條列簡述) 九、計畫經費預算表(請依附表三格式填寫後逐級核章) 十、其他有利審查之佐證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