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06_一丘之貉
小朋友你有聽過「一丘之貉」這句成語嗎 ? 「一丘之貉」是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的意思。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一丘之貉的故事吧! 漢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楊惲的人,他為人十分的清廉與公正,他的父親楊敞更曾經擔任過皇帝身邊重要的官職。所以楊惲在年輕的時候,就十分的有名氣,同時擔任朝廷中重要的官職,負責處理許多的工作。
但由於少年得志,所以楊惲在待人處事上,常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經常直接指出別人的缺點與過失,甚至與皇帝的談話也是如此呢。因此,在不知不覺中,楊惲得罪了許多人,其中與皇帝最寵信的大臣戴長樂關係最不好。
有一天,楊惲聽說匈奴的首領單于被打敗的消息,就與朋友說:「單于真是位昏庸的君王,雖然他的大臣們替他想了許多治國的良策,但無奈的是他卻不肯採納大臣所提出的方法,最後還讓自己落得如此的下場。」
楊惲接著感慨的說:「這就像是秦朝的國君一樣,因為聽信小人,殺害忠貞大臣,最終導致亡國的命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國君肯採納忠言,也許就不會滅亡了呢!從古至今的國君都喜歡聽信小人的話,這就好像是同一個山丘上面的貉(一種像狐狸的野獸)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啊。」
沒想到楊惲與朋友的對話,剛好就被一旁的戴長樂聽到,於是他馬上就跑去與皇帝告狀,皇帝聽到楊惲把自己比作亡國的君王後,十分的生氣,所以皇帝馬上就免去了楊惲的官職。從此之後,楊惲就成為了普通的老百姓,再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麼為所欲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