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一生的四個問題-張輝誠
親子之間的對話,若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話就有了豐沛的能量,孩子容易擁有豐富生命力。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只要每天問四個問題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自從學了薩提爾之後,我對於這些問題比較能夠深入察覺其背後意涵。例如原文提到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有特別用意:
第一個問題: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可見原作者是對女兒的教養分享,薩提爾會改成「核對小孩的『觀點』」),了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薩提爾是「核對小孩的『觀點』,同時連結『渴望』」)
第三個問題: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是讓女兒回顧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薩提爾是「核對小孩的『觀點』,同時連結『渴望』」)
第四個問題: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這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薩提爾是「核對小孩的『期待』,同時連結『渴望』」。我覺得「學習是你自己的事」顯得有些生硬)
原文的結論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非常有效,親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長。」
這四個問題確實是非常好的提問,也很適合每天拿來問自家小孩。只是,問完這四個問題之後,親子關係就會變好、相互扶持、愉快成長?答案很可能是未必。因為家長一旦提問,真正的困難才會出現,孩子真的回答了之後,家長接下來要怎樣回應,才是能否促進「親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長」的真正關鍵。這也是李崇建一直強調乒乓球式對話的重要所在。
我從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將冰山底下個人的「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為基底,稍稍改變和調整了這四個問題(大家也可以自行變化,只要知道自己提問的目的和想達到的效果即可),也是每天放學之後,我和張小嚕見面必問的四個問題:
有一次,李崇建和我,還有《親子天下》的友人在書香花園聊天時,崇建曾為我示範過一次如何不斷幫助對話的另一方覺察感受、觀點(和行動)的對話,像一個小迴旋不斷在感受和行動之間來回核對。我姑且舉兩類我和張小嚕的日常對話為例:
第一類是一切按照劇本進行的美好狀況。
第二類例子,是對話練習一開始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本文僅摘錄書中列出的第二類例子)
「張小嚕,今天心情怎麼樣?」張小嚕上車後,把書包一丟,躺在後車座。
「還好。」
「今天有好事發生嗎?」
「沒有。」
「今天有好收穫嗎?」
「沒有。」
「有需要爸比幫忙的地方嗎?」
「沒有。」
怎麼辦呢?一開始我都這樣一再回覆:「沒關係,如果有的話,爸比很期待聽你說喔!」(連結渴望,讓孩子覺得自由,沒有被強迫)
一旦張小嚕開始願意分享心情,我就會先察覺自己的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然後展現自己的正向好奇,再通過「一致性的應對姿態」(平和、不指責、不討好、不超理智、不打岔),利用對話「核對」張小嚕的感受、觀點、期待,幫助張小嚕察覺他自己的感受、觀點、期待,然後連結彼此的渴望。
以下節錄李崇建《對話的力量》內容,當中有對父母親的建議和叮嚀,我覺得是非常好連結親子間渴望的對話語言,摘錄於下:
親子之間的對話,若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話就有了豐沛的能量,孩子容易擁有豐富生命力。我歸納了幾個語言,邀請父母若真心有感,將之運用於對話,親子之間應有深刻連結: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家庭裡的對話練習:張輝誠的薩提爾實踐》。24則家庭日常對話的真實紀錄,24篇親子建立連結的經驗分享。一本從平凡生活出發,卻充滿自覺自省的直叩內心之作,從跌跌撞撞的教養之路,帶你遇見親子間如何邁向和諧、緊密的內在連結。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