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讀書方法

https://www.gvm.com.tw/article/46655
 

番茄鐘學習法

每天都要學習所有的科目

所謂的番茄鐘工作法,是鬧鐘設定二十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心無旁騖地專注在一件工作上,然後休息五分鐘,再重複這個循環,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法。

我的「番茄鐘學習法」非常簡單。首先,鬧鐘設定二十五分鐘,集中精神學習某一個科目,然後休息五分鐘。而在休息時間內,做什麼都可以。五分鐘後,重新開始學習二十五分鐘(讀書時要關掉手機)。經過四個番茄鐘(相當於學習一百分鐘,休息十五分鐘)後,再休息一段較長的時間,約十五到二十分鐘。

「番茄鐘學習法」是一種利用心理學的騙術,激發自己的「好勝心」,讓人不知不覺在設定時間內處理好事情。我讓兩個孩子嘗試,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想要集中精神的意志力愈強,效率就愈高。

為了避免兩個孩子虛度時光,改正他們在書桌前不念書、只是消磨時間的習慣,我開始利用「番茄鐘學習法」。一天只要從隨意浪費的時間中抽出十五分鐘,一年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分鐘,也就是有九十一個小時可以多讀書。

一開始,我並沒有要求兩個孩子要專心長達二十五分鐘,因為對尚未養成習慣的孩子而言,二十五分鐘並不算短。我為東柱設定的番茄鐘時間是十分鐘:十分鐘用功讀書,五分鐘休息。在這十分鐘內,專心研讀一個科目。之後,再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最長甚至可以達到三十分鐘。番茄鐘學習法不僅可以讓兩個孩子活用瑣碎時間,也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學習數個科目。

一般來說,考生一天可以認真準備幾個科目呢?有些人只要一兩科就很吃力;有些人最多可以研讀四到五個科目。不過,我認為一天之內應該學習所有的科目,但是必須考慮孩子的成就表現和能力,適當地分配時間。例如,解題時間較長的數學,如果學習一個小時以上,背誦科目可以安排在三十分鐘內,盡量不要太久。

而且,好幾個科目輪流念,反而不會覺得厭煩,也能減輕疲勞感。因為大腦的注意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無法一次持續太久。此外,學習國文或英文後再學數學;或者在社會科部分先學歷史再學習地理,像這樣運用大腦不同領域安排科目,也很有效果,因為右腦和左腦平均使用時,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零碎時間讀書法

 積少成多,善用瑣碎時間

某一個網路學習網站曾以學生為對象,做過一項問卷調查:如果你有三十分鐘左右的空閒時間,該怎麼運用呢?大部分學生會回答「安靜地休息」、「滑智慧型手機」、「睡午覺」或「聊天」等,將如同黃金般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重要事物上的人,其實遠比想像多。

擁有短暫悠閒的時光當然很好,但若無法享受閒暇,只是任由時間流逝直到最後,因此感到懊悔,不如確實運用在學習上。如此一來,也能減輕讀書的壓力。

善用零碎時間效果最好的時刻,是做完練習題後。大部分人在解題後,會休息片刻再重新練習答錯的題目,但我在兩個孩子做完練習題後的三十分鐘內,會立即確認及指導他們沒回答或感到模稜兩可的問題。這段時間是認知自己弱點,最能集中精神的時間。

除了上述零碎時間,如果仔細搜尋一天中隱藏的「零碎時間」,就可以知道我們浪費的時間,比想像來得多。

如果已經清楚自己何時有零碎的時間,提筆按照優先順序列出二十到三十分鐘可以學習的內容,例如,做五頁練習題、背二十個英文單字、背十個英文片語、速讀一本書等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的事,空閒時間就能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成相當大的量。

我讓兩個孩子一天背二十個近五年來模擬試題出現的單字,採用的方式不是背一次就結束,而是在隔天的零碎時間裡,先確認昨天背的單字,再背二十個單字。然後在第三天的零碎時間,複習一遍第一天和第二天背過的四十個單字,再背二十個單字。就這樣五日一個循環,持續背誦單字。這五組單字在經過反覆練習後,全部背誦一遍的時間花費不到三分鐘,非常有效率。

我們將吃早餐前二十到三十分鐘的零碎時間,用來背誦社會科專業用語。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振奮精神,新的一天從學習開始,也可以使我們意志力更堅強,度過更充實的一 天。

零碎時間讀書法最明顯的效果,是開始讀書時能迅速集中注意力並進入狀況。沒有碰觸書本的時間愈久,花費在要專注於書本上的時間就愈多。但若能利用瑣碎的時間念書,一直保持學習狀態,在正式開始念書時,就不會覺得很費力,也能很快地集中精神。

換句話說,零碎時間讀書法是運用了「學習」中,「習」比「學」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零碎時間讀書法善加 利用瑣碎時間,不斷練習所學內容,可以作為補強最弱部分的專業特訓。針對出題頻率高、較難理解的艱深內容,以片段的方式學習,對於熟悉觀念與原理都非常有用。但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以讀書度過充實一天的成就感和意義。

物流倉庫複習法

「熟悉」與「了解」的差別?

頭腦不是單純保管知識的地方,而是將資訊消化後,加工處理的工廠。或者也可以說是在需要能夠時隨時拿出來,甚至是儲存資訊,並將其置於可用之處的物流倉庫。因此,我們需要將學習資訊按重要順序,分為:「每天複習一次」、「三天複習一次」、「一週複習一次」,並儲存在腦中。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的「遺忘曲線」,人的記憶從最初學習的時間點起過十分鐘後,記憶便會加速遺忘;過了一小時後,會忘了約百分之五十;過了一天,則會忘記約百分之七十;而過了一個月,大概會忘記百分之八十左右。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約學習一小時後,間隔十分鐘再複習,記憶將會保存一天;過了一天之後,複習約四分鐘,記憶將再保存一星期左右;過了一個星期後,複習約三分鐘,記憶就能被保存一個月;然後又過了一個月,再複習約三分鐘,記憶就會轉換成能保存六個月以上的長期記憶。

因此,我為了讓東柱和熙柱能將學到的內容轉換成長期記憶,要求他們不斷反覆練習。了解不透澈比不知道還危險,因為只要題目稍微改變就容易答錯。

我們在電腦桌面上開了一個叫做「學習垃圾桶」的資料夾,若兩個孩子已經徹底記住內容,就把背過的資料丟到資料夾裡。當然,「學習垃圾桶」的功用並不僅止於此,偶爾我會拿出兩個孩子認為知道的內容來測驗,雖然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都懂了,但實際測驗的結果,還是會有一、兩個問題混淆。因此,遇到模稜兩可的問題,我會讓他們邊打字邊記憶,直到他們有答對題目的自信。

回音授課記憶法

確實消化學到的東西 

「回音授課」是指把學到的內容,像老師上課一樣親自演繹。我們進行的方式是:我上課十五分鐘,接著兩個孩子再把聽到的內容,以十五分鐘左右的長度重現。

以我的情況來說,雖然我不像一般老師在上課,而是用可以充分交換意見的討論方式授課,但兩個孩子不想念書時,就會不懂裝懂。為了不讓他們注意力渙散或只是假裝在聽課,我會像玩遊戲一樣,讓他們把從我這裡聽到的內容,依樣畫葫蘆再講一次。

剛開始,兩個孩子不熟練,總是講得亂七八糟,常常漏講或說錯內容。但是我從七零八落的授課中,反而能夠掌握他們記不起來或比較弱的部分,因此可以修正他們的誤解,補充遺漏的部分。本來我們在教導他人時,就比較能夠確實理解內容,因為大腦最能辨識自己的聲音。

我特別會讓兩個孩子說明數學公式的證明與定義。透過說明死背的觀念,似乎也能讓人逐漸理解觀念的原理。因此在學習時,如果有朋友要求你為他解說題目,千萬不要覺得不耐煩,反而應該心存感激,因為能藉此將學過的內容,完全消化成自己的知識。

經常進行回音授課,口語表達自然就會變得更有條理。在表達自己尚未整理過的內容時,我們總是容易結巴,更慘的是連說明都做不到。因此,這個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整理內容,對準備面試或小論文考試都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