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9)
好的文章就像是可用來觀賞的美妙音樂,比如一篇恬淡自適的文章,應該像一首優雅的輕音樂;一篇瀟灑奔放的文章,應該如一首酣暢淋漓的交響樂;一篇憂傷的文章,最好能如一首離別哀傷的歌曲,令人心酸不已而久久難平。
寫作和音樂一樣,一開始就要先決定文章的主調性,是悲傷、活潑、抒情,還是懷舊等,寫作前不妨選擇聽一段情境音樂,培養寫作情緒,刺激創作時的靈感。
文章要具有音樂性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注意句式的安排,例如運用類疊字造成強烈的節奏感,如以「淙淙、濺濺、泠泠、潺潺」形容水聲,以「蕭蕭、颯颯、颼颼、瑟瑟」形容風聲,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除了疊字之外,也可以運用排比句造成反覆吟誦的韻律感,或以層遞句塑造高潮迭起的音樂感,如蘇軾〈赤壁賦〉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形容悲涼的簫聲。
第二種方法則是注意韻腳的和諧,例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其中,「虹」和「夢」同為恢宏的韻腳,很適合用來形容爛漫而憧憬的夢想。
現代創作歌手會透過詞曲創作抒發內心的想法,和古代的宋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值得細細品味與學習。流行歌詞中有許多特有的文學形式,仔細了解其中的文學特質,有助於學生在寫作上的能力提升。
教師首先要注意,許多歌詞的主語並不像寫文章時那麼明確,在欣賞歌曲時,首先必須清楚知道歌曲的主語為何,是你、我,還是他?正確掌握主語有助於聽者了解歌詞所要傳遞的情感。
此外,流行歌曲會有主副歌之分,主歌偏重鋪陳敘述,副歌則重視抒情,一般會重覆多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主歌如何營造故事的情境,和副歌如何運用文字傳達深刻的情感,最後再進一步學習歌詞中所運用的音韻、用典和修辭技巧。
以方文山作詞的〈菊花台〉為例,這首歌的主語很特殊,不斷在守候的妻子和出征的將軍間轉換,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請學生特別注意。主歌鋪陳將軍和妻子分隔兩地的相思,用「是誰在閣樓上冰冷的絕望」寫閨中少婦的孤寂,「怕你上不了岸一輩子搖晃」寫妻子對戰場丈夫的擔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則轉換視角,以將軍的視角寫出自己抱負和對妻子的難捨,「我一身的戎裝呼嘯滄桑」依然以將軍視角,發出對軍旅生涯的感嘆。
這首歌的獨特之處,還在於隨處可見詩詞印象,例如「夜未央」出自《詩經》,「你的影子剪不斷」和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意境相同。「菊花殘滿地傷」相似於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可補充教學的內容,從現代流行歌曲為出發點,帶領學生認識古典詩詞作品。
除了運用古典詩詞意象,這首歌還用了許多修辭技巧,例如:「你的笑容已泛黃」、「凋謝的世道」使用轉化,「花落人斷腸」使用誇飾,「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使用析字等。教師教學時就可以提醒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要創作歌詞,該如何運用這些修辭技巧。
詩歌朗誦是最常被運用到的技巧,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聲、情、文是如何巧妙結合的。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創作新詩,再請學生搭配多媒體,讀誦或搬演自己的作品,為傳統詩歌朗誦增添聲光效果。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舉辦歌詞創作活動,套用既有流行歌曲的調,請學生填寫新詞,並在完成後演唱自己創作的新詞。另外,設計歌詞接寫或是與歌曲主題相關的學習單也是一種方法,例如電影《風中奇緣》描寫了一段異國情緣,教師可以在學生聽完主題曲後,分享該如何善待不同想法、文化或國籍的人。
寫作像是平面的藝術,音樂卻可以將感受延伸到空間,作家村上春樹曾說:「與其說向誰的小說學習寫作技巧,我更傾向於感受節奏、和聲和即興演奏,用身體來寫作。」寫作應該學習音樂帶來的美妙感受,投入真實情感,寫出節奏、協調與創意性。
文章出處:
國語日報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ub=5&sn=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