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一大步: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

[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你曾經聽過「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嗎?究竟是誰這麼厲害,能夠代表全人類的進步,說出這麼一句話呢?這個人叫做尼爾‧阿姆斯壯,是第一位成功登陸月球的美國太空人。他在西元1969年時,擔任美國「阿波羅計畫」的指令長,這個計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別的國家一較高下,看看誰的太空能力比較厲害,可以將太空人送上外太空,登陸其他星球。西元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壯帶領伯茲.艾德林及麥可.科林斯兩位太空人搭乘「阿波羅計畫11號登月小艇」,從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然後在7月21日凌晨2點56分,太空船成功登陸月球,阿姆斯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踏上地球外其他星球的人,並在一週後成功返回地球。這件事象徵人類探索太空的一大步。

阿波羅11號太空船靠著火箭的強大推力,發射成功,航向天空。

阿波羅11號太空船航向月球

阿波羅11號太空船

究竟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是怎麼達成的呢?首先讓我們認識這項任務不可或缺的腳色,載著三位太空人的「阿波羅11號太空船」!它總共分成三區,分別是:

(一)發射逃生系統(逃逸塔):位在火箭最上方,若火箭發射後出現重大故障,可使指揮艙緊急脫離火箭,保護太空人的安全。

(二)太空艙:

  1. 指揮艙:三位太空人乘坐的地方,裝有各種儀表器具和在太空中所需的食物。
  2. 機械艙:又稱為服務艙或母艙,提供太空船必要的電、氧氣及支援裝備。
  3. 登月小艇:太空人離開指揮艙後,作為登陸月球用的小型太空船,可乘坐兩位太空人。

(三)「農神五號」火箭:由三節火箭組成,裝有火箭燃料及發動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

阿波羅11號太空船有三個區塊:發射逃生系統、太空艙與農神五號火箭。

阿波羅11號太空船

登陸月球的太空技術

西元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太空船載著包含阿姆斯壯在內的三名太空人,在火箭奮力的推動下,太空船緩緩上升,航向月球的方向,並隨著火箭燃料燃燒完畢,在高空中拋離火箭。

順利完成升空任務後,太空人在指揮艙內檢查各種複雜的儀器系統,和地球保持聯絡,並為登陸月球做準備:先將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小艇分離並轉向後,再重新與登月小艇連接,形成一條相通的通道,讓太空人能夠前往發動登月小艇、觀察地形、選擇月球表面相對平坦的地方著陸。因為月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且引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當太空人乘坐登月小艇準備登陸時,就得利用逆向火箭的噴射讓登月小艇「軟登陸」。接著,阿姆斯壯第一個踏出「登月小艇」,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他的足跡,並在月球上漫步、利用各種科學器具探測月球表面的氣體粒子,甚至帶回月球的土壤樣品讓科學家分析。停留三天後,他們離開月球、返回地球,降落在海洋中,完成這項登月的創舉。當他們降落時,燃料甚至只剩下20秒的用量,是不是很驚險呢!

阿姆斯壯拿著美國國旗,從登月小艇上緩慢踏到月球的陸地上。

登陸月球的太空技術

登月之旅的歷史意義

當三位太空人順利完成登月任務並回到地球,紐約時報的經典頭條是:「人類走在月球上」;阿姆斯壯在月球上所踏出的那一步,全球至少有6億人口透過衛星收看轉播,觀看這個歷史性的瞬間,甚至也有首在電視機前的民眾激動落淚!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距離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已經過了四十年之久,可以說是空前的創舉。在阿波羅11號任務計畫後,還有幾次的登月任務成功,直到1972年,阿波羅17號完成最後的載人登月太空計畫以後至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很多人覺得太空計畫不僅浪費資源,也花了許多錢,甚至也有人覺得這項計畫是假造的,產生了許多爭議與討論。不過,在2009年時,透過月球觀測衛星及高解析度相機,已經發現當年太空人遺留在月球上的儀器,證明了這項具有時代意義的任務!

透過月球觀測衛星發現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遺留登月小艇降落模組、月震儀、雷射反射鏡、保護蓋與照相機。

阿波羅11號遺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