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教養力 釣魚教會我的事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哥哥和我父親就喜歡釣魚,一遇到放假,父親就常帶我們全家到沙灘、岩岸、碼頭,或去溪邊、湖邊玩耍。孩子們戲水、浮潛、抓蝦和螃蟹,父親和哥哥則提起很重的釣具,尋覓適合的地點,開始彼此的釣魚競賽。

 釣魚看似簡單,但我跟著家人到處探勘釣場,也仔細觀察他們的舉動,深深體會到這真不是件簡單的事。

 這個活動涵蓋了「布局、判斷、耐心、體力」和「運氣」,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垂釣者才有辦法享受到釣魚的快樂。它可以是釣客間的較勁,也可以是自我對大海宣示的戰役。

 父親和哥哥常在釣魚前幾天,就熱烈討論選擇的地點,這就是所謂的「布局」。他們會根據季節、天氣、早中晚時段和潮汐的變化,慎重選擇好目的地,之後決定釣竿和魚餌。

 我們家裡有大大小小的釣竿,一根根筆直的站在牆角;但父親和哥哥還會時常添購新配備,也貼心的想到,我們如果臨時想釣魚,可以提供我們釣竿使用。

 至於魚餌,更是一大學問。他們有時候決定使用「素食」魚餌,母親就會替他們蒸或煮地瓜,然後在地瓜泥上撒香噴噴的花生粉,再揉成一個個小團子。那個花生粉地瓜的香味實在太誘人!我總是忍不住偷吃幾顆。到現在許多年過去了,我彷彿還聞得到指尖的芬芳。

 如果當天決定使用「葷食」魚餌,就要準備扭動的蚯蚓、身上長刺的海蟲或新鮮的蝦肉。有少數幾次,還會買雞腿肉誘食大螃蟹。在某些漁場,他們還會使用「不葷不素」的螢光假餌,讓假餌隨著潮汐的流動,引誘笨笨的魚兒上鉤。

 實際到達釣場後,釣客們要各自「判斷」適當的地點,這也是競賽中最為鬥智的一環。明明大家都在附近,但在不同的位置,還是有不同的水流變化和水底環境;有時連附近有沒有人走動或大聲講話,都會影響魚群的動向。

 至於甩竿的動作和魚餌落水的位置;分辨浮標上下晃動,究竟是來自魚咬動或水流變化;魚上鉤後,該如何收線而不會讓牠跑掉,每個小細節都非常重要。當然,釣到體型或力氣特別大的魚,就要有很好的體力才能拉出水面。

 釣魚需要很有耐心,很多時候也需要運氣,所以並不是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但隨著家人東奔西跑,我們全家釣過了大大小小、很多種類的魚、螃蟹,有時會拉到水草、垃圾,甚至勾到過岩石或身旁的人。最驚人的是,我們釣過一種可以飛出水面咬人的「食人魚」,爸爸和哥哥把牠帶回家裡養在浴缸中,我們定期買泥鰍餵食牠,好幾年家人洗澡時都無法使用浴缸呢。

 現在都會孩子所從事的休閒活動,雖然更多元、更有趣,也富含創意;但較少同時訓練到「判斷、布局、耐心、體力」和「運氣」。孩子們除了體育運動,全身都乾乾淨淨,少有機會把手弄髒,接觸大自然的泥土、流水或動植物;也不容易從休閒活動中增加對於天氣、洋流、地質和地理的了解。 

 大人們製造很多讓孩子「宅在家裡」的人工產品,之後讓孩子繼續玩耍,堆疊生活經驗。孩子們和大自然之間漸行漸遠。

 現在有多少孩子摸過剛剛離開水面、活蹦亂跳的魚呢?有多少孩子見過魚鱗被刮下來的過程呢?有多少孩子曾親自把魚鉤從魚嘴拔下來,之後決定丟回水裡放生呢?少了這些生活體驗的孩子,需要成人製造更多機會,讓他們重回真正「大地之子」的地位。

資料來源國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