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世代父母」的新課題!面對108課綱 家長必知六件事

2020.03.30 (更新 2020.04.07)

by 親子天下編輯部

 

108課綱除了帶來課程的改變,還有考招制度改變,掌握6個關鍵,就能夠陪伴孩子安渡震盪。

108課綱改變了學生學習的內涵與方向,但是坊間的詮釋不一。有些仍停留在「讀書是唯一」、「分數至上」,有些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就是在校成績,或是把素養考題當作是閱讀測驗等,這些都是令家長霧裡看花的流言。

面對108課綱的「資訊不對稱」,焦慮的爸爸媽媽在採取行動前,可以先對108課綱有完整且正確的認識,陪伴孩子在升學路上遇到困難時,做出最適合孩子與家庭的決定。面對新課綱,有六件事情特別重要,也是家長一定要關注的發展。

關鍵一:學得「少」,但要學得「深」

108課綱的第一個密碼是「少」,基本上是減法原則:減時數、減內容、降必修。少掉了教育部統一規定的課程知識。減少的課程時數,會歸給學校,讓每一所學校都可以發展自己的學校特色課程,針對學生的需求打造適性的學習環境。

一定要學的知識內容減少了,但是學習的層次則必須加深。因此,學習開始傾向跨領域的結合、專案導向的學習,學生學習必須很有毅力,且是自發性的,提升到認知和應用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比起學知識更有深度。

跨領域和專案學習聽起來看似複雜、困難,其實是更生活化。舉例來說,台中一中的微課程請學生用3萬元規劃「小資旅行」,學生除了數學的旅費計算和地理人文的知識,也善用表格評比各地旅宿的優劣,在價格與品質間取得平衡。又或是許多課程結束後,會要求學生用簡報報告,便是考驗學生除了知識以外,消化與整理資料的能力,最後還要能上台發表。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解讀,減少「知識量」的學習,是要讓孩子盡情探索,多點時間和機會在多元的課程中自我探索,並藉這些不一樣的課程,培養終身受用的能力。

洋蔥數學_5/29

關鍵二:國小起培養閱讀的能力和方法

108課綱的考試,會從生活情境出題,描述性題目一定需要較長的文本;或是題目也可能從多角度的素材出發,評估學生是否有閱讀理解和批判分析的能力。這些,都免不了有較長的敘述、鋪陳。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要透過廣泛的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才能累積閱讀長文的耐性和能力。

「閱讀也需要方法。」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在《閱讀素養》一書談到,閱讀不只是熟知文章的重點、知識,更要學習統整、歸納、推論的能力,才能達到「閱讀理解」。閱讀也不應局限在書籍,圖表、說明書都是重要的閱讀素材。他也提到,閱讀的重要不在於喜不喜歡閱讀,而是生存必備的能力和素養。

關鍵三:從小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素養評量不只是檢視學習內容與學科知識,更希望看到學生從中延伸出來對知識概念的判斷、應用與生活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素養考題除了會有長文閱讀,也會有非選擇題,期待看到學生的思考脈絡和整理事件的邏輯,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培養學生說出感覺、嘗試論述、換句話說的能力也就變得格外重要。而這也是未來工作與生活中重要的人際溝通能力。

面對這樣的改變,其實父母應該打破過去「囝仔人有耳無嘴」的傳統觀念,開始與孩子對話。藍偉瑩也對父母喊話,建議小學生父母可以多多引導孩子們觀察這個世界,在觀察中與孩子多對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任何一個答案都是珍貴的,即使是錯的答案,」她提醒父母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評論孩子的對錯,反倒要忍住,可以追問:「你為什麼這樣想?」引導孩子更深的思考。

關鍵四:選對「適性」的高中,有利升大學

以前,選高中按照分數填志願就好,但是在未來,考試的分數只會是決定升學的條件之一,反倒是學習歷程檔案,也就是高中三年在做什麼的過程,會是未來大學要看的內容。也因此,國中就要開始選一所適合自己的高中,才能在升學時替自己加分。

108課綱實施後,高中選修課的變動性大,從高中一入學就可以開始思考和探索大學的可能方向,以銜接未來的入學。舉例來說,如果是科學性向強的學生,正好進入的高中有提供科學類的校訂課程,這些修課紀錄便會有利於升學,獲得大學青睞;又或是學生想申請人文科系,剛好學校有在地文化與鄉土民情的相關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歷程也是加分。

與其高三升大學時再來煩惱如何選大學科系,不如鼓勵孩子從國中升高中就開始「選校」。目前多數縣市都有縣市級的高中課程博覽會,個別學校也會舉辦課程說明會,或是舉辦開放校園(open house)的活動,增進國中生對學校的認識、介紹校園與課程。

國中生活不該只埋首在準備會考,更建議透過各種機會認識高中,選擇一所在課程上有助「適性發展」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