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的叮嚀

謝老師的叮嚀

 

01:分數(等分)(二年級)

◎108課綱N-2-10:單位分數的認識,平分的對象是連續量的情境。

108課綱N-2-9:分裝與平分,平分問題中平分的對象才是離散量的情境。

本教案只處理離散量和連續量情境的平分活動,並沒有處理單位分數的認識。

◎準備活動處理的是離散量情境的平分問題

離散量情境平分的教學重點:

j每個人分的個數要一樣多。

k要全部分完。

◎「公平」不是教學最後的重點,只是教學過程中判斷一樣多的原則。

本教案沒有處理「要全部分完」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

把4個花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到的花片要一樣多,花片也要全部分完,

要怎麼分?

◎可以給「平分」下定義。

◎發展活動:活動一:平分的對象是圓

連續量面積情境平分的教學重點:

j分到的面積是否一樣大(國小二年級稱面積為面)。

k要全部分完。

◎發展活動(活動一)的主要問話:

把1張圓形紙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到的紙片要一樣大,圓形紙片要全部分完,要怎麼分?

◎可以再給「平分」下定義。

◎發展活動:活動二:平分的對象是正方形

建議國小二年級不要處理等積異形的問題。也就是一次只討論一種分法。

 

◎發展活動(活動二)的主要問話:

把1張色紙平分給兩個人,要怎麼分?

◎已給「平分」下定義,可以直接要求學生「平分」。

◎發展活動:活動三:平分的對象是長條形紙

建議將長條形紙改成繩子或緞帶(連續量包含圓餅情境和線段情境)

連續量線段情境平分的教學重點:

j分到的線是否一樣長。

k要全部分完。

◎發展活動(活動三)的主要問話:

把1條繩子平分給兩個人,要怎麼分?

◎也可以用緞帶或寬邊較短的長方形紙條代替繩子。

◎108課綱N-2-10單位分數的認識,教學重點是單位分數的命名。

本教案沒有處理單位分數的命名。

 

02:分裝與平分(二年級)

◎108課綱N-2-9:分裝與平分,教學重點是解決餘數為0的包含除問題和

等分除問題,為三年級引入除法算式鋪路。

本教案只處理分裝問題,沒有處理平分問題。

進行具體物分裝活動的教學重點:

j每次分裝的要一樣多。

k要全部分完。

◎準備活動:可以移動的具體物

發展活動:排列整齊但不可以移動的具體物

綜合活動:排列不整齊且不可以移動的具體物

建議要搭配利用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記錄的活動。

 

◎布題都OK

◎分裝活動教學重點不是解題,是利用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記錄解題的過程。教案只有解題,沒有引入解題過程的記錄。

建議引入算式紀錄,為三年級的除法問題鋪路。

 

03:重量(三年級)

◎二年級重量教材只引入直接間接及個別單位比較,並沒有引入公克單位。

學生沒有學過「公克」的單位,如何報讀100公克。

個別單位比較教學流程:

j描述 [ 給定單位 [ 被測量物數字化

k比較 [ 數字化後 [ 比較數字的大小

l運算 [ 數字化後 [ 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公克單位教學流程:

j建立重量單位(1公克):3個1公克合起來是3公克

3公克是是3個1公克合起來的

k描述:[ 引入工具秤(不易數字化) [ 實測重量

被測量物和幾個1公克合起來一樣重(數字化)

數字化後 [ 比較數字的大小

l運算:數字化後 [ 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建議教案要先處理j的部份。

◎有兩種引入1公斤的方法:

j直接引入1公斤

k透過1000公克引入1公斤

現行課本都透過k引入1公斤,但是教案直接出現1公斤。

◎本教案引入重量的複名數。

應檢查學生是否掌握複名數記法的意義。

◎引入測量重量的工具「秤」:本教案直接進行實測。

重量實測教學流程:報讀刻度(大單位至小單位) [ 實測

◎建議教案教學流程

j認識1公克(將1公克看成和蘋果花片一樣的計數單位)

k認識並報讀1公斤秤的秤面刻度 [ 進行1公斤秤的實測

l認識1公斤(知道1公斤和1000公克一樣重)

m認識並報讀3公斤秤的秤面刻度 [ 進行3公斤秤的實測

 

 

04:重量(二年級)

◎準備活動透過手掂三個物件,找出最重的物件。

建議一次只要比較兩個物件,找出比較重的。

要有排除用看的來比較(體積)迷思的活動。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

j掂掂看,甲物和乙物,誰比誰重?

k丙物比丁物大,掂掂看,丙物和丁物,誰比誰重?

◎發展活動:活動一:利用天平進行重量的直接比較

建議要連結手掂物件和利用天平比較物件輕重的關係。

j天平兩端是空的 [ 天平是平平的

k手掂比較重 [ 天平往下沉;手掂比較輕 [ 天平往上升

l天平往下沉 [ 手掂比較重;天平往上升 [ 手掂比較輕

m天平兩端放置物品 [天平是平平的 [ 兩物品一樣重

◎發展活動:活動二:重量的個別單位比較

沒有抓到個別單位比較的教學重點。

個別單位比較教學流程:

j描述 [ 給定單位 [ 被測量物數字化

k比較 [ 數字化後 [ 比較數字的大小

l運算 [ 數字化後 [ 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綜合活動:三個物件的重量比較。

間接比較的教學重點:重量的遞移性

甲比乙重乙比丙重 [ 甲比丙重

個別單位比較的教學重點:先描述,數字化後再比較數字的大小。

建議說明甲比乙重,甲也比丙重,我們稱甲最重。

 

 

05:整數四則(四年級)(多步驟問題)

◎準備活動是兩步驟問題的解題活動。

二年級(不含併式):兩步驟問題;加、減兩步驟問題。

三年級(不含併式):加、減兩步驟問題;兩步驟問題。

四年級(不含併式):兩步驟問題(兩步驟問題)

建議不要引入最簡單的加、減兩步驟問題。

◎學生理解題意,還是無法解決兩步驟問題的原因,大多是算出第一個步驟後,
就停止解題。

建議透過分段布題幫助學生解題。

鉛筆一枝12元,甲先買了5枝,再買了20元的橡皮擦,共花多少元?

布題一:鉛筆一枝12元,甲先買了5枝,花了多少元?用算式把做法記下來。

12×5=60,答:花了60元

布題二:甲買鉛筆花了60元,再買了20元的橡皮擦,共花多少元?

用算式把做法記下來。

60+20=80,答:共花了80元

布題三(回到原問題):鉛筆一枝12元,甲先買了5枝,再買了20元的橡皮擦,共花多少元?用二個算式把做法記下來

 

◎發展活動:活動一:將兩個算式改記成一個併式

操場上原有12人,先走了3人,又走了5人,現在操場上有幾人?

教師的布題只要求解題看不到要求併式的布題

◎建議準備活動時就要出現兩個算式。

活動一的教學流程:

給定準備活動的兩個算式12×5=60,60+20=80

要求學生改記成一個併式,並用( )區分先算的部份 [ (12×5)+20=80。

◎發展活動:活動二:用一個併式記錄解題活動

透過分段布題無法要求學生用一個算式記錄解題活動

看起來活動二和活動一都是將兩個算式改記成一個併式

建議要求學生直接用一個併式記錄解題的活動。
(12
×5)
+20=80,答:共花了80元

◎發展活動:活動三:用一個併式填充題記錄兩步驟問題

學生必須先學會用一個併式記錄解題活動,才能學習用一個併式填充題記錄兩步驟問題

◎不知道綜合活動的教學重點為何。

鉛筆一枝12元,甲先買了5枝,再買了20元的橡皮擦,共花多少元?

兩步驟問題的教學流程如下:

(1)用兩個算式記錄解題活動(二年級教學重點)

12×5=60,60+20=80

答:共花80

(2)將兩個算式改記成併式的記法(用小括號區分先算的部份)

12×5=60,60+20=80 [ (12×5)+20=80

(3)用併式記錄解題活動

(12×5)+20=80

答:共花80

(4)用算式填充題來列式

12×5+20=(  )

(5)先列式,再用逐次減項記錄解題活動

12×5+20=(  )

12×5+20

=60+20

=80         答:共花80元

四年級的教學重點是上面的步驟二至步驟五。

 

06:認識等值分數(離散量情境)(四年級)

◎離散量情境的分數問題,比連續量情境的分數問題困難。

建議先在連續量情境的分數問題中,認識等值分數。

◎108課綱限制三年級只引入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問題,四年級才引入單位分數內容物為多個個物的問題。

離散量情境等值分數的先備知識是離散量情境分數的做數活動。

一盒蘋果有12個,請拿出盒,請拿出盒,請拿出盒。

◎準備活動是離散量情境分數的做數活動。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

一盒布丁有12個,請拿出盒布丁。

◎發展活動:活動一:透過比較(盒和盒一樣多),引入盒=盒。

發展活動一的主要問話:

j一盒布丁有12個,請問盒和布丁,誰比誰多?。

k盒布丁和布丁一樣多,用算式記記看。

◎發展活動:活動二:不知道教學重點為何。

等值分數是兩個分數間的關係,一個分數不會是等值分數。

◎綜合活動:判斷兩個分數是否等值。

看不到教師的布題。

綜合活動活動的主要問話,和發展活動一的主要問話相同。

 

 

07:認識等值分數(連續量情境)(四年級)

連續量情境等值分數的先備知識是連續量情境分數的做數活動。

能拿出塊圓餅(或緞帶),拿出塊圓餅(或緞帶),塊圓餅(或緞帶)。

學生指能進行248的等分割活動,其它的分割應由教師主動提供。

◎準備活動是線段情境分數的命名及做數活動。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

j這是一條彩帶,說說看,塗色部份是多少條彩帶?

k這是一條彩帶,說說看,哪幾條彩帶一樣長。

◎發展活動:活動一:找出長度相等的分數,引入等值分數的記錄。

彩帶塗色的部份只會一樣長,不會一樣多。

發展活動一的主要問話:請注意:一次只能處理兩條彩帶。

j比比看,條彩帶和條彩帶,誰比誰長?

k條彩帶和條彩帶一樣長,用算式記記看。

◎透過條和條一樣長,記成條=條。

等號記的是一樣長,不是分數相等

◎四年級等值分數的教學重點:

j兩分數是否等值 [ 只引入兩分數相等的記法。

k將所有的等值分數視為集合 [ 最簡分數。

建議只進行j的活動,不引入連等式的記法。最簡分數是六年級的教材。

◎發展活動:活動二:給定一個單位分數,找出和該單位分數等值的分數。

發展活動二的主要問話:

j摺摺看,張色紙和張色紙,誰比誰長?

k摺摺看,張色紙和張色紙,誰比誰長?

◎綜合活動和發展活動的活動二類似,差別是給定的分數不是單位分數。

 

08:認識等值分數(連續量+離散量情境)(四年級)

◎準備活動判斷給定面積情境的兩分數面積是否相等。

發展活動:活動一:給定一分數(圓餅情境),找出該分數的等值分數。

建議進行等值分數記錄活動,例如圓和圓一樣大,記成圓=圓。

發展活動:活動二:給定一分數(線段情境),找出該分數的等值分數。

建議進行等值分數的記錄活動。

發展活動:活動三:給定一分數(離散量情境),找出該分數的等值分數。

建議進行等值分數的記錄活動。

◎綜合活動:引入值分數的記錄。

建議前面的發展活動就可以引入等值分數的記錄活動。

◎四年級等值分數的教學重點:

j兩分數是否等值 [ 只引入兩分數相等的記法。

k將所有的等值分數視為集合 [ 最簡分數。

建議只進行j的活動,不引入連等式的記法。最簡分數是六年級的教材。

 

09:假帶分數互換(四年級)

◎本教案只處理比較簡單的帶分數轉換成假分數,沒有處理比較困難的假分數轉換成帶分數。建議同時處理假分數轉換成帶分數的問題。

準備活動是帶分數和假分數的做數活動。

可以透過做數活動檢查學生是否掌握帶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OK

發展活動:活動一:強調1的等值分數

建議情境可以多樣化,例如增加線段情境和離散量情境。

發展活動一的主要問話:

j1塊披薩平分成4片,1塊披薩和幾個塊披薩一樣大?

1塊批薩也可以說成「四分之幾」塊披薩?

k1塊披薩平分成4片,2塊披薩和幾個塊披薩一樣大?

2塊批薩也可以說成「四分之幾」塊披薩?

 

發展活動:活動二:帶分數轉換成假分數

帶分數轉換成假分數的教學有問題,以3片改記成片為例,
教學重點是拿1換3。建議同時引入算式記錄。

學生可以利用加法來解題:3

也可以利用乘法來解題:Í3

學生操作:可以要求用摺紙的方式平分成4等分,不宜要求用尺畫出等分線,平分成4份。

 

10:百分率的應用(五年級)

 

準備活動是複習百分率的意義。

建議先檢查學生是否理解百分率的意義,或先引入百分率的教學。

乳含量60%是兩量的關係,指的是奶茶100份中,牛乳有60份,

可以記成60÷100=60%

 

發展活動:活動一:說明打八折的意義

建議不宜利用折扣條來教學。

國小五年級百分率的教學重點是描述或比較部份和全體的關係。

打八折是訂價和售價的關係:也就是售價÷定價=售價÷定價=80%

打八折不是8個10%累積得到的,8個10%累積是以訂價1為單位,是國小六年級的教學重點。

 

◎打八折是訂價和售價的關係:也就是售價÷定價=售價÷定價=80%

如果學生已掌握小數或分數情境的乘除互逆,教師可以說明:

售價÷定價= [ 售價=定價Í

售價÷定價=80% [ 售價=定價Í80%

 

發展活動:活動二:說明20%off的意義

20%off訂價和少付多少錢的關係:也就是少付的錢÷定價=

少付的錢÷定價=20%

如果學生已掌握小數或分數情境的乘除互逆,教師可以說明:

少付的錢÷定價= [ 少付的錢=定價Í

少付的錢÷定價= [ 售價÷定價=(1)

 

11:平行四邊形面積(五年級)

準備活動是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大概都有抓到重點)

教學重點:  面積是點數幾個1平方公分

[ 一排有幾個有幾排

[ 長邊的個數Í寬邊的個數

[ Í

[ 只要量出長邊和寬邊,可以利用Í寬算出面積和幾個

1平方公分合起來一樣大

是計算長方形和幾個1平方公分合起來一樣大,不是計算圖形裡有幾個cm²

 

發展活動:活動一:將平行四邊形切割重組成長方形。

布題有問題,教學重點不是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是:不會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會算長方形的面積。

如何將平行四邊形切割重組成長方形。

 

發展活動:活動二:比對長和底,寬和高,引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教學時必須強調底和高互相垂直,為後面代公式解題鋪路。

 

綜合活動:教學重點不是切割重組,是如何找出底和高,快速算出答案。

108課綱在四年級引入平行線間距離處處相等,對找高有幫助。

強調底和高互相垂直,對找高有幫助。

 

12:雞兔問題(六年級)

◎雞兔問題教學重點:

選擇雞兔問題的原型

[ 解決雞兔問題,察覺雞兔隻數和腳數的關係

[ 利用原型解決相同題型的問題(透過同構)

◎原型:j雞兔問題,k10元5元硬幣問題,l20元紅茶和30元奶茶問題。

 

準備活動是利用10元和5元組成45元,並發現10元多時,錢幣個數比較少,

準備活動不太像雞兔問題教學的重點。

教學重點是給定5元和10元合起來錢幣的個數(例如共有10個),要求列表
(列出所有的可能)(老師列或讓學生列皆可,學生列時必須由老師提供表格),幫助學生察覺:

j10元多1個,5元少1個,錢數多5Í1

10元多2個,5元少2個,錢數多5Í2

10元多3個,5元少3個,錢數多5Í3

k10元少1個,5元多1個,錢數少5Í1

10元少2個,5元多2個,錢數少5Í2

10元少3個,5元多3個,錢數少5Í3

 

5元個數

0

1

2

3

 

 

 

 

 

 

 

10元個數

10

9

8

7

 

 

 

 

 

 

 

錢的總數

100

95

90

85

 

 

 

 

 

 

 

 

發展活動:活動一:解雞兔問題

小文有5元和10元錢幣共5個,合起來有40元,5元和10元錢幣各有幾個?

教學重點是利用準備活動看到的關係來解題。

j   假設全部是5元,也就是5元有5個,10元有0個
[ 合起來有25元,比40元少了15元,也就是3個5元,

[ 所以5元要少3個,10元要多3個

[ 得到5元2個,10元3個。

k   假設全部是10元,也就是10元有5個,5元有0個

[ 合起來有50元,比40元多了10元,也就是2個5元,

[ 所以10元要少2個,5元要多2個

[ 得到10元3個,5元2個。

 

l   假設10元有2個,5元有3個

[ 合起來有35元,比40元少了5元,也就是1個5元,

[ 所以10元要多1個,5元要少1個

[ 得到10元3個,5元2個。

 

發展活動:活動二:解雞兔問題

教學重點和活動一相同

◎不知道綜合活動的教學重點為何。

◎應該再命一題不同的題型,幫助學生透過同構來解題。

如果以雞兔問題為原型,幫助學生察覺5元錢幣個數可以看成雞的個數,10元錢幣個數可以看成兔的個數,多1隻雞就少1隻兔,會少2Í1隻腳所以多1個5元錢幣就少1個10元錢幣,會少5Í1
如果以10
元及5元硬幣問題為原型,幫助學生察覺雞的個數可以看成5元錢幣個數,兔的個數可以看成10元錢幣個數,多1個5元錢幣就少1個10元錢幣,會少5Í1所以多1隻雞就少1隻兔,會少2Í1隻腳

 

13:速率(六年級)

準備活動教學重點(85課綱二年級的教學重點):

固定距離下,誰先到達終點,花的時間最少,就跑得最快。

固定時間下,誰跑得距離最長,就跑得最快。

準備活動的主要問話(控制時間和距離中的一個變數)

​​​​​​​下表是三名參加100公尺賽跑選手的成績,說說看,誰跑的最快?

​​​​​​​我沒有看影片,問話的重點應該是時間相同,誰跑的比較遠。

發展活動:活動一:透過準備活動,解決比快慢的問題。

◎布題概念正確,但是看不到完整的布題。

發展活動:活動二:給定距離和時間,比較誰跑的比較快。

學生必須將時間或距離轉換成相同的數字,再比較快慢。

◎布題概念正確,但是看不到完整的布題。

發展活動:活動三:引入平均1小時跑多少公里,平均1分鐘跑多少公尺

的說法。

建議要引入速率的記法(布題OK)

例如將平均1小時跑60公里說成時速60公里,或記成60公里/小時。

綜合活動:給定時間和距離,判斷誰跑的最快。

 

14:等量公理(列出等式)(六年級)

◎本教案的教學活動與等量公理無關。

準備活動教學重點是重量的個別單位比較,是二年級教學的重點。

發展活動:活動一:不知道活動一的教學重點為何。

發展活動:

活動二三教學重點是在被加(減)數或加(減)數未知的情境中,用有( )的算式來列式,應該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活動四五教學重點是在被乘(除)數或乘(除)數未知的情境中,用有( )的算式來列式,應該是中年級教學的重點。

 

綜合活動:教學重點是擬題。

◎請區分「( )[位置」和「x[未知數」列式的意義。

用有未知數的符號來列式,是五年級教學的重點。

◎建議教師先幫助學生將單步驟的文字題列成算式填充題,並說明算式填充題和原問題情境的關係,算式填充題中的(  )只是一個位置,學生較容易掌握利用算式填充題列式的意義。

當學生有足夠用算式填充題來列式的經驗,知道算式填充題中的(  )裡面一定可以填入一個確定的數字,此時,就可以使用x或甲等符號替代(  )來列式。

例如將「5+(  )=8」改記成「5+x=8」或「5+甲=8」。

 

 

15:認識圓形圖(六年級)

本單元引入的圓形圖是92課綱四年級引入的圓形圖,只是將長條圖改記成圓形圖的樣式,並不是六年級要引入的圓形圖。

 

◎以發展活動活動1的問題為例:

長條圖的教學重點是以人數為單位,圓形圖的教學重點是以全部人數為單位。

前者看到的是12人、3人、2人、3人。

後者看到的是60%、15%、10%、15%。

本教案討論的是前者,六年級圓形圖的教學重點是將前者改記成後者。

 

16:認識函數(七年級)

 

◎本教案強調的是學上給函數的定義,不是函數的意義和記法。

學生應該很痛恨數學上的定義。

 

 

17:代數式的簡記(七年級)

 

18:畢氏定理(七年級)

 

◎準備活動介紹斜邊和股的名詞。

◎活動一介紹東西方名詞的異同。

◎活動二透過面積,幫助學生認識畢氏定理(邊長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