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國小轉型實驗小學的可行性評估

文山國小轉型實驗小學的可行性評估

校長  王恭志

一、前言
隨著校舍改建逐步完成,文山國小各項課程革新,也正逐步進行中!為建構文山國小走向新型態實驗學校的新方向,結合在地客家文化、犁頭山森林豐富生態與鳳山溪的水圳文化,並延續學校歷年來早已建構的藝術教育與環境教育之特色,文山國小將參考源自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的教育理念,持續透過工作、遊戲、說話、慶典等主題式的課程,在仍堅持國語、數學、英文等主要科目的精熟學習之外,我們將把諸多課程與年齡的界線加以重整,以混齡教學、班群合作的方式,以主題式的課程探討,將諸多分散的學習整合成人文學程、STEAM創課學程、樂活學程等,並與五行五感東方文化相結合,走向與西方課程改革相互融合的道路!筆者認為,上述理想絕非空談,而是早在十多年前的陳明珍校長時代,文山國小就已具備實驗教育的型態,當時的諸多課程帶有手作課程與結合生態教育的統整課程,歷經十餘年的醞釀,隨著以實驗課程為設計理念的文山新校舍即將完工,文山國小轉型成文山實驗小學,已正逐步實踐中!

二、文山實小的人文生態背景分析
(一)學校歷史:文山實小前身文山國小,成立於民國五十五年八月一日,最早於民國五十三年八月一日起設置教室,是新星國校犁頭山分班,後獨立成為文山國校,後因政府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改名為文山國小,並擬於110年8月1日正式改制為新竹縣文山實驗小學。
(二)學校地理:文山實小位於新埔鎮西郊犁頭山半山腰原茶園山坡,海拔介於八十五至一零五公尺之間,後方有一文山步道直通犁頭山森林,隔著犁頭山脈鄰近竹北市,前有鳳山溪環繞,山後有頭前溪包圍,背靠犁頭山,面朝新埔鳳山溪河谷平原,呈坐南朝北之郊山森林校園態勢!
(三)學校人文:早年竹北未發展之際,由於鄰近竹北六家與安溪寮農地,又是新埔郊區,堪稱非常邊陲,但近年因竹北都會化發展,由於學校緊鄰竹北高鐵新開發的東區,遂逐漸從新埔的邊陲成為鄰近都會郊山學校的教育最前線,非常有機會開發成離新竹平原最近且具有森林小學性質的實驗學校!
(四)學校規模:文山實小前身文山國小,在民國七十至九十年代,為十二班規模,後因少子化與竹北地區學校的興起,學童逐步減少與流失,目前維持六班,學生大約八十至一百人之間。若學校持續朝森林小學課程實驗化經營,必能吸收都會地區喜愛大自然與藝術的孩子前來就讀,預估在109年底前新校舍落成與110年轉形成文山實小,學童將回流與增加,逐步逐年恢復過去十二班的學校規模。
(五)學校生態:學校校地大約接近兩公頃,但學校後山為無人居住的森林,且林相完整,腹地廣闊,超過百公頃,且步道系統綿密,越嶺能通竹北安溪寮地區與東海窟,沿著山稜線也可連結三段崎古道通往新埔寶石與芎林下山,並持續連接飛鳳山步道,是本縣著名二十九公里龍鳳連稜步道的起點!學校正後方山頭有一編號九七的三等三角點,名曰犁頭山,天氣好時,向西可遠眺台灣海峽,向東可仰望雪霸聖稜線,並可見台灣第二高峰,海拔3886公尺雪山主峰,並看見新竹的聖山大壩尖山。此外,於犁頭山頂,一次可以看見新竹縣十三鄉鎮市,也可望見新竹市並遠望南庄、頭份與竹南,可遠眺台灣海峽,堪稱地理絕佳生態豐富之教育園地!

三、文山實小的教育理念探討
未來的新竹縣文山實驗小學(下文皆簡稱「文山實小」),歷年來學校辦學均極為重視環境永續教育與藝術美感教育,皆曾獲得教育部認證的環境教育改造及藝術教育貢獻獎!由於緊鄰竹北,為提供都會同學能有就近選擇森林小學實驗教育的機會並提供本地同學更加優質的學習新選擇,並開創新竹縣實驗教育的新契機,本校擬申請改制成由新竹縣政府以公辦公營的形式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我們將以犁頭山豐富的自然森林生態資源,鳳山溪的水文化,在地客家庄的多元生活文化,全力營造成體制內融入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精神的實驗小學,以工作、遊戲、說話、慶典等一系列主題式課程,透過混齡與班群合作,將學校營造成具有家庭的溫馨氛圍,強化多元學習與手作課程,特別重視藝術教育與環境教育,朝向森林生態藝術人文美感實驗學校邁進!
首先,文山實小的課程革新,是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契機!由新竹縣政府以公辦公營的形式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目地並不在於否定當前國民教育型態,而是在於提供公辦國民教育的新方向與家長新選擇,讓熱愛體驗學習、手作課程、山野體驗、混齡學習、主題式統整課程的孩子,有新的選擇,讓一般普通家庭的家長,不會因為經濟因素無法選擇私立高收費小學,而失去他們嚮往的教育品質,文山實小的課程實驗化,也正是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契機!
其次,文山實小的成功轉型,有助於城鄉教育差距的彌平!有鑒於新竹縣有將近三分之二均為六班小校,大部分鄰近竹北市的鄉鎮學校學童有很多越區就讀竹北市的小學,造成竹北市學童爆滿,也嚴重影響都會學校的教育品質,文山實小作為鄰近竹北市最近的郊山小學,就由課程的革新,相信可以防守城鄉教育差距的【犁頭山教育防線】,藉由成功的辦學,簡少鄉鎮學校學童有很多越區就讀竹北市的小學,不但有助於竹北市小學教育品質的提升,更有助於城鄉教育差距的彌平。
再者,文山實小的主題學習,可成為教育與生活的新連結!本校創校至今,均以重視倫理為辦學最高宗旨,這與德國耶納教育學體系重視人格的涵養,在教育的理念上,橫跨萬里東西方文化能交互相融,而與德國華德福學校教育相同宗旨的彼得彼得森學校,更是非常重視人格的涵養,必須於學校的環境中來完成,因此特重混齡學習、跨域學習、體驗學習、生態學習與藝文學習,藉由一系列主題式課程,將學習與生活深化連結,是為本校改革的核心主軸,且與十二年國民教育以素養導向的教學,完全教育合拍共譜毫無違和,可成為新竹縣學校教育模式的新典範!
最後,文山實小的自發革新,有助於倫理與友愛的人格涵育!完全來自學校教育同仁的自發性,在師資培訓過程中,我們將採取做中學,由校內安排專家學者入校指導,教師自主進修,在國民教育的基礎下,結合對教育革新有理想的教師,共同和諧經營新型態的實驗教育,由於本校轉型實驗學校的過程,是來自於學校同仁的自發性與自主進修,並無產生校內老師的抗拒,反而是結合社區與學校的全力支持,這樣反而能走得更長更久,也無華德福實驗學校教師必須再次經過師培認證的限制。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的精神,也來自於將學校營造成倫理的教育農場,在此園地中,親師生相互友愛提攜,共同完成圓滿的人格涵育,這正符合東西方教育哲學以倫理為核心的教育思想。

四、文山實小轉型的契機
本校再次強調,文山實小的課程實驗化,並非否定當前國民教育的模式,反到是立基於國民教育的基礎,深化國民教育的新內涵,藉由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所重視共同生活,藉由學校生活中營造倫理的氛圍,來涵育兒童圓滿的人格,且立基於拔尖扶弱的基礎,讓學習快的同學與高年級同學,來帶領學習慢的同學與低年級同學,讓學習不僅只是學習,讓學習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的友誼,如此更能落實拔尖,讓有能力的同學學習帶領,自己能主動學習,自我獨立研究,也讓學習慢的同學能有更大的空間進行深化學習,並被學習快的同學相互扶持帶領,這與當前國民教育的拔尖扶弱,完全相融,也能藉由同儕之間,學長姐與學弟妹之間混齡化的主題學習,增加社會的互助與互動,讓學習不再只是單純的學習,學習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活連結,學習是需要人我互助的,是需要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上述教育理念,在傳統大型學校中,不容易實踐,但在郊山小學與六班小校,可藉由靈活的特性,轉化實踐,讓國民教育的精神更加深化,讓六班小校更具活力,如果文山國小轉型文山實小能成功,相信也能將成功經驗推廣致本校鄉鎮小校,台三線偏鄉小校,甚至原鄉地區特偏小學,為本縣的學校教育革新,開創新局!
首先,偏鄉小校特色化,是教育機會均等與彌平城鄉差距的新契機!我們不會因為要轉型成實驗學校,就批評當前國民教育的不足,相反的我們認為就是因為國民教育的積極推動,捍衛了教育的機會均等,然而,若深入了解當前的國民教育,我們會發現,仍有許多學習的陌生人出現,特別是在規模較大的學校中,或都會學校中出現,這完全是因為學校規模過於龐大,不榮是落實照顧好每一位孩子的國民教育理念,而不是我們的國民教育不重視照顧每一位孩子,而照成這樣的反差,大部分來自於家長對鄉村學校的不放心,對都會大型學校的認同!特別是在本縣竹北地區,由於快速都會化,學校擴增,以文山實小為例,所臨近竹北東區的小學皆為規模超過五十班的大校,周遭數所學校加起來超過三百班,台灣規模大的學校非常多,特別是在竹北市新興都會區,這在日本與歐陸,居是非常少見,大型的國民教育學校,由於規模大,為維持運作,不容易彈性調整,也容易產生更多學習的陌生人,也由於竹北市的發展與鄰近鄉鎮的萎縮,造成學童越區就讀的歪風,更無助於竹北區大型小學的教學品質提升與落實照顧好每一位孩子的國民教育美意,有鑑於此,文山實小做為國民教育革新的新典範,我們以消除班級中學習的陌生人為目標,讓每一位孩子都能被重視,都能被潛能開發,都能獲得國民教育的真正精隨,那就是讓每一位國民皆能獲得教育機會均等的對待,這也是文山實小之所以轉型,成為竹北都會學子的新選擇,並進而破除城鄉地區的迷思,讓校校有特色,讓鄉鎮地區、郊山、台三線、原鄉前山與後山,校校都是特色學校,如此不但可以減輕都會大型學校持續規模膨脹的教育負擔,也是落實教育機會均等與彌平城鄉差距的新契機!
其次,文山實小做為以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完辦學參考依據的實驗小學,就是要落實當前十二年國教重視素養導向的教學!我們特重德國式的體驗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長久以來,東方人的教育,就是比較注重背誦、記憶與理解,這些皆較偏向於唯心導向,對於體驗式的學習卻較為缺乏,反觀歐陸,小學與幼兒園兒童,他們顯有課業壓力,許多課程是與生活做連結,特重各項技能的學習與體驗,因此德國的教育,能培養出高素養的國民,高技藝的工藝,歐陸教育完全不會歧視技藝教育,反而讓各種人才都有發揮與成長的空間,真正的符合五育並進的教育精神!反觀華人教育,自蔡元培先生高倡五育並進,然而在華人重視升學主義的氛圍下,技藝教育反被不重視,自教改之後,五專的逐步消失與科技大學的更重是理論化,各級高工職的萎縮與朝向高中普通科化,再次與本國國民教育的精神有所不符。綜上所述,雖然文山實小的轉型無法扭轉整體台灣教育的趨勢,但是藉由一所所國民教育體制下的小學自發性的改革與課程革新,總能點燃教育革新的曙光,讓重視體驗與技藝,讓真正的多元與教育機會均等能落實,能在一所所自發性改革的學校中,展現新的動能,因此實山實小的實驗化轉型,將有助於新竹縣國民教育更加重視歐陸所重視的體驗學習、手做學習,讓生活真正融入宜學習中,讓每一種學習都有生活的意義,這樣孩子們曾能真正主動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再者,文山實小的轉型成功,將展現出學校教師自發革新的新力量!我們從國內許多轉型成功的國民教育階段的學校中,也可以發現可供學習的楷模。包括行政端推動的台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本縣有學術機構教授們歸化的大坪多元智慧前能開發美感實驗小學、對學校型態有所期待的教家長們共同催生的北平華德福學校等實驗成功的案例,文山實小若能完全轉型成功,將成為縣內第三所實驗學校,也將帶動與形成縣內小校特色化的風潮,讓國民教育也有不一樣的教育風貌,讓教育的革新除了來自於行政端的推動或學術機構的實驗,也能有真正來自於學校內教師的自主革新,文山實小將秉持共同經營的理念,廣邀對教育具有理念的朋友們共同參與我們在體制內國民教育的新革新,展現出學校教師自發革新的新力量!
最後,文山實小的課程革新,能讓國民教育更加的活化且起示範作用!綜上所述,為了國民教育展現新的風貌,為了讓家長有不一樣的教育新選擇,為了讓郊山小校有革新的契機,經過六年的醞釀,我們從教育部支持的永續校園改造,到或德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在校內同仁和諧與溫馨中,我們的口琴團連續二十八年不中斷,持續參與縣級與全國級的學生音樂比賽,我們也辦理許多免學費的才藝學習,包括弦樂、二胡、烏克麗麗、客家獅、陶藝等,以六班規模學生不滿百的學校規模,我們已經非常投入在學童各項潛能的開發與拔尖扶弱,目前已到了更加深化革新的契機,我們將以國民教育為基礎,持續各項課程的革新,並以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教育農場共同體的模式,讓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園地,在此園地中,同學們相互扶持,共同在家的溫馨氛圍中,我們以混齡教學的模式,落實拔尖扶弱,我們以主題式課程,將生活與學習緊密相連,我們透過工作,讓同學們能以體驗式的學習,感受各種技藝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藉由說話,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與領導力我們透過遊戲,讓同學們將每一樣學習都更加有趣化,透過慶典,我們結合地方文化與產業,讓學習更加統整與生活化!透過文山實小的轉型,我們希望能讓國民教育更加的活化!

五、結語:文山實小承先啟後的新方向
文山實小的籌設,就是建立在上述「國民教育」脈絡以及「實驗教育」意涵下,我們接受本縣教育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教育處的指導,以「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方式籌辦,最核心的目標即是「教育創新」,並提供本縣家長多元不同的教育新選擇權。文山實小依據國民教育,我們的各項課程皆以教育部與教育處的規範為依據,但實際執行上,我們採取自編課程的模式,透過校內的課程討論來形塑課程,具體的課程執行模式將在之後的篇章詳述。我們希望能藉由扭轉偏向記憶與背誦,重視升學導向模式學習的迷思,讓各項學習語生活做結合,讓學習除了做為考試的依據,更重要的是,學習必要與生活相連結!加上本校地處犁頭山半山腰,學校後方有一條文山步道與森林緊密相連,能提供生態環境教育與多種體驗學習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的潛能開發在起跑點,讓孩子快了的學習在起跑點,讓學習與生活相連結,讓手感體驗取代純視覺學習,讓唯心與唯物不在二元對立,讓國民教育更加的活潑與立體,因此,文山實小要做到的關鍵:應許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充分展能,我們雖然主要引進德國彼得彼得森學校的教育精神,但卻將之加以本土化,以適合本地的環境,並結合學校所在地特殊的森林環境與重視藝術教育的美感體驗,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充分展能,營造成「有別一般的公立小學」的新學校模式,當然,過程中仍須持續不斷修正,但願意改革,總是好的方向,我們將秉持學習的精神,持續調整學校的革新步伐,讓孩子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是我們辦學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