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訣竅一-去除阻礙
我們曾在父母班裡請學員回去針對他們和孩子平常互動上會做的事,找出一件,不去做它。有位媽媽說,她的孩子五歲,已經會自己吃飯了,所以平常會堅持叫孩子自己吃,不要吵著要媽媽餵,因為她擔心妨礙孩子的發展和學習,也會寵壞小孩。但那天,她決定放下這個堅持,主動餵孩子吃飯,她發現孩子非常享受這段吃飯的時光,一臉幸福的模樣,讓她感動莫名。
另一位媽媽則是決定在孩子寫作業時「不碎念」。平常孩子寫作業,媽媽必定要一連串的提醒,包括,拿出聯絡簿、拿出作業本、幫看字有沒有寫錯、直接把字擦掉、叫孩子重寫……過程簡直跟打仗一樣。我們請媽媽的「不做」要小而具體,一下子就針對寫作業過程中那麼多的動作完全不做,或許會太勉強了,於是媽媽選擇「不把字擦掉」。沒想到,當媽媽不再直接把字擦掉,孩子看了看,就自己去查課本,然後重寫。
以這二個例子來說,媽媽原來堅持不餵飯,不但讓孩子不開心,媽媽也跟著生氣,對於親子間的親密關係是個阻礙;另一位媽媽直接把孩子的錯字擦掉是對孩子的否定,對於親子間的信任關係是個阻礙。於是,這些「不做」便是 #去除阻礙 的開始。
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對於親子關係而言,有的是加分,有的是減分,有的則是不加不減, #維持零的狀態。森林小學校長朱朱曾說,親子之間維持很多零,一點點正,就非常好。
訣竅二-練習聆聽
某個晚上,媽媽這邊正忙著熄掉爐上的火,準備將熱湯端上桌,就聽見餐桌那邊哥哥火氣正盛嗆聲妺妹:「不要只吃高麗菜。」被嗆的妹妹摸不著頭緒被罵,只有無辜的含著眼淚低頭吃飯。吃頓飯氣氛卻弄得如此僵,爸爸這時候也不高興了,盯著哥哥質問:「我看你也沒挾高麗菜啊,你不吃、也不准別人吃,是在鬧什麼?」哥哥被這句厲聲追問脹紅了臉,滿臉倔強。
故事停在這裡,請回想哥哥說了什麼、同時再猜猜哥哥想表達的是什麼?
聽見說出口的「不要只吃高麗菜。」
不被說話的內容給『困住』,往下進行猜想。
聽出沒說的,透過猜想去確認對方想表達卻沒說的
可能是:
❶哥哥就是想留著自己吃。
❷可能是想留菜給還沒上桌的媽媽吧。
❸手足之間就是這樣愛鬥來鬥去,不足為意。
❹提醒妹妹注意均衡營養。
舉例說情況❶
可以這麼說:「你是不是也想多吃一點呢?」
爸爸雖然認為哥哥講話兇巴巴的又霸道,不過這點可以稍後再私下跟孩子談,這個猜想的問句,當下既照顧了兒子的彆扭,也不枉太太煮出一盤有滋有味的好菜。
又或者情況❷
可以這樣說:「你是不是想到媽媽還沒吃呢?」
明明是好意想照顧媽媽卻不善言辭的孩子,就需要大人幫忙轉譯和示範。
聆聽的基礎在接納對方所說的內容,能夠透過肢體、口氣進一步掌握到對方想表達的心情,就會有「你真的懂我!」的親密感,往往也能避免互動破局的場面。你會發現「聆聽」的奧意,不只在聽見說出口的,也在聽出沒說的。
情況❸❹就留給大家牛刀小試看看囉
訣竅三-好好說話
有個媽媽抱怨說,兒子只要回到鄉下阿公家,最愛騎著腳踏車穿梭屋內屋外,享受穿越障礙與競速的樂趣,但常煞車不及,撞上家具甚至衝出馬路,讓所有人都捏一把冷汗。這時,大人通常的反應就是不斷大喊:「小心」「不要騎那麼快」「家具會撞壞」「阿公會生氣」「不准在室內騎車」「再繼續就處罰」「聽話就買禮物」,但這類命令威脅利誘的話語,要嘛無法發揮作用,不然就是弄得大人小孩翻臉收場。面對這種情形,大人究竟可以怎麼說呢?
第一步: 說話之前先弄清楚 自己和孩子的狀態
自己的期望與擔心:媽媽其實想支持孩子開心騎車、希望孩子喜歡回阿公家,但又擔心家具被破壞、阿公不開心、長輩責怪沒管好小孩、孩子受傷。
孩子的狀態:孩子享受騎車的樂趣與挑戰,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沒有意識到可能的危險。
第二步:如實說出 擔心與期望、與孩子討論做法
例如:擔心撞到家具受傷。
說法:我知道你們很享受穿越障礙的感覺,但看見你們撞到東西,我和阿公好擔心好心疼。讓我們來研究怎麼騎比較安全吧!騎車前先把家具搬開些?離櫃子多遠就要減速?
例如:擔心車速太快衝上馬路。
說法:快速騎車的爽快感真的讓你們很開心吧!為了讓你們可以繼續騎車又不會衝上馬路,我們來研究怎樣騎車比較安全:在門前設煞車線?另外找騎車場地?調配車速?
例如:帶孩子照顧阿公的感受。
說法:我知道你們想要騎車,不是故意要撞壞家具的,但這樣真的讓阿公不開心。如果你們想繼續騎車,我願意陪你們去找其他合適的場地,或是來想想其他適合在家裡玩的遊戲。
父母想清楚就能跟孩子好好說話,更能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訣竅四-好好愛我
先不談愛小孩了,【好好愛我】是請爸媽好好愛自己。
我們曾在父母班裡問學員,如果毫無顧慮的話,你現在想要去做什麼?
通常出現的場景是,一~陣~靜~默~
等了半晌,我們問,怎麼這麼難想呢?
「對耶,想孩子的、想家人的,都好容易喔…」學員們紛紛表示。
於是,我們請爸媽在這一週為自己做一件開心的事,下週回來分享。
有媽媽說,她去了一家麵店,點了一碗麻辣口味的麵,吃了第一口,她覺得太爽快了,因為平常她只會點孩子能一起吃的口味,而吃了麻辣麵之後的幾天,她心情都非常好。
有爸爸說,我想找時間閱讀關於教養的書。
這或許會讓人有些開心和進展,但,這仍是為孩子,並不是單純為自己喔。
有人說,我打算有固定的時間去運動和寫文章,但我並沒有完整執行,就覺得自己不認真!
同樣的事情,如果我們心裡想的是「鞭策」與「管理」,那便會落入另一個自我要求的陷阱裡,但如果它能喚起自己的熱情、能讓自己樂在其中,那是否落實執行就完全不用擔心。
有位媽媽說,我想在沙灘上穿著比基尼,踏浪~~
大家一陣驚呼,紛紛追問:後來呢?後來呢?
到底,媽媽有沒有真的去踏浪呢?(大家比較想知道的是比~基~尼~)
這不是重點啦!重要的是,她終於開始把眼光放回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