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日讀完〈天使雕像〉,感覺蠻刺激的?也許是自己從未有過逃家的經驗,因此對於一對十來歲的姊弟竟能有如此縝密的計畫,而且對自己不懂的是像保持好奇心,進而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找出那尊雕像的祕密。對此,我佩服的是他們的冒險精神與學習態度,而非逃家的行為。
其實,仔細一想臺灣的學生不就少了這些精神與態度嗎?蹺家或離家的人數很多,但多數都是因為容挫能力不足,或是物質生活無法獲得滿足而選擇這樣的方式!現在的小孩在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學會的就是依賴,遇事就是哭鬧或耍性子甚至以武力面對,根本就不會想試著自己正當的解決。也許歸咎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教育似乎也發生了不小的問題,在智育高揚的旗幟下,孩子們在乎的是表面的分數,老師們擔心的是家長的責難,家長要的就是那些膚淺得不知所謂的數字,我們從不試著讓孩子們多動手嘗試,也不多給他們機會去面對錯誤,進而自己學著去面對與解決問題。
旅外的幾位運動員,我想他們的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孩子們羨慕的是他們可以擁高薪,保有高知名度,但當我們苦口婆心的教導他們成功過程的經過時,孩子們的表情卻是一副「與我何干?」的高傲姿態。古人說得好「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速食文化的渲染之下,大家都想將自己的努力的過程與時程縮短,甚至想一步登天,基礎功夫是最磨人也最使人感到難熬的,但若無這番苦功夫,他日如何有耀人的成就呢?
十餘歲的孩子是該學習獨立了!班上有幾位跨學區就讀的孩子似乎還由家長接送,我曾試著與家長討論讓孩子自己上下學的可能,但家長唯一的顧慮就是「安全」。是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嘗試,我告訴家長洪蘭教授與他兒子的故事,但現在看來家長還是無法放下心中的那份擔憂。而這,或許也是我無法著力之處。還好,多數家長都願意讓孩子試著幫忙做家事,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親子之間互動最佳時機,往後更可能是孩子學會對自己與他人負責的開始呢!
或許,多跌幾次就知道那種痛是不是可以撐得住,多跌幾次就能讓自己更懂得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多跌幾次就能使孩子知道爬起來是需要勇氣,是需要學習的。也許我應該搬出桑代克的〈學習定律〉,但根本還是我們需要捨得讓所有的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困頓與挫折呀!親愛的孩子呀!你們還記得在〈考試之神〉裡的那些片段,那群學生將自己平日所學的運用在那次的野外求生,當你們驚呼他們能脫困並回到原地之餘,你們可願意試著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去闖一闖呢?當然,我知道你們還需要再學習的,但學習絕不只存在於課本之中,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最好的教材與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