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不學藝術沒飯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3aempn8.html

吳冠中 《周莊》(馬雲收藏)

馬雲說:在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導讀

 


馬云: 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 未來不學藝術沒飯吃
《人民日報》曾刊發一篇題為《美育是一種剛需》的報導,文中開頭說,在蕃茄田藝術國際兒童藝術展的現場,一位叫做曹詩坤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 評審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說,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孩子的答案,耐人尋味,這樣的事件也受到了人民日報記者的關注, 如何擦亮發現美的眼睛, 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去回答的課題。
 


1 讓孩子會「玩」很重要
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在貴州峰會上的關於教育的大數據分享,再一次讓人震驚!
他說: 在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 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只能體驗。在未來,大數據、機器將把人類知識領域的事全部做完,人類和機器的競爭關鍵在於智慧在於體驗 。所以,讓孩子會玩很重要!
馬雲還說:文化基本是玩出來的,死讀書是可怕的學習,增加對生命感的體驗,學習藝術不能當飯吃,但卻是陽光空氣和水。
馬雲說這話不是沒有根據,他自己本身也是出生於曲藝世家,其父系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第四、五屆主席! 受過藝術薰陶的孩子,早晚有出息!
 


2 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
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
藝術,是孩子情商提高、和完整人格形成的主要途徑!更是一個人的造詣和人生高度的必備催化劑!
學習藝術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發散性思維。同時動手畫畫又是兒童最樂意接受的一種形式,所以,在幼兒到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以前的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二十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
過去的200年是知識、科技的時代;未來100年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

 


知識可以學來的,但智慧是一種體驗;人類和機器未來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同樣的,李開復也說過:
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
大數據機器把知識領域的事全做完,人類和機器的競爭關鍵,在於智慧在於體驗在於創造力。
 


3 學藝術?有什麼用?
十幾年前,或者二十幾年前經常會有人說:

讓孩子學藝術?能當飯吃嗎?

這樣的想法在以前可能沒什麼,但是在現在這樣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愈加繁榮的大環境中,想要不被機器替代,唯有靠智慧的頭腦和自身創造力。
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 未來不學藝術就會沒飯吃。
 


目前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藝術對於培養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思維的重要性,這些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
藝術是人在生存環境當中,對世界的認識、認知、感知以及對於美的一種表達。
經過藝術薰陶的孩子,他們看人看事看這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他的眼裡充滿了色彩;
他們將在藝術的世界裡照樣撐起一片天;
他們的未來將擁有無限可能。
 


吳冠中也曾說: 如今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
穿著美的衣服,有的人只是為了炫耀;
另一種人,懂這是一種自我約束,為了接近體面。
藝術從來不是藝術本身,是整個人生觀 ;一個人的人生被藝術改變,心變得有容乃大,卻溫柔如水的容器。藝術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當父母從內心愛上藝術的那一刻,這一切才真正發生。
 


4 最後說一句,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一位知名畫家講過的一句話:所有脫離了實用性的東西才有可能是藝術品!或許藝術的最大作用就是這些「無用」之「用」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3aemp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