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中國名將奪冠!林昀儒:我也許有天賦,但更多的是自律和努力

擊敗中國名將奪冠!林昀儒:我也許有天賦,但更多的是自律和努力

文 / 未來Family      2019-07-23

擊敗中國名將奪冠!林昀儒:我也許有天賦,但更多的是自律和努力

圖片來源:未來Family


瀏覽數 8,150+ 

   

 

 

  


 

桌球國手林昀儒:點燃熱情才能激發自律

年僅18歲的林昀儒是台灣桌球一哥,於2019年六月更躋身世界前二十強。2015年時,才14歲又4個月的林昀儒,拿下國手資格後,打入世界桌球錦標賽的代表隊,寫下台灣最年輕世桌賽國手紀錄。而在2019年七月時,林昀儒於T2桌球鑽石賽馬來西亞站男單決賽,最終以4比1擊敗中國名將樊振東,勇奪冠軍。

有著絕佳球感、冷靜心態、超齡解讀比賽能力,締造多項國家隊最年輕的紀錄,讓林昀儒在嶄露頭角後被各界譽為「神童」。但談起天賦,林昀儒總是同樣的回答:「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也許有一點天賦,但更多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

許多運動選手都擁有天賦,但要能躋身頂尖行列,只有絕對自律的運動員。

為自己打球,樂在其中

早上九點半,林昀儒已經在訓練室開始平均每天8小時的練習。無論是剛開始幾年的打底基本功,或是近年的增強體能,林昀儒總是能心無旁鶩的跟著教練規劃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林昀儒自律、主動,從國小三年級接觸桌球到成為職業選手,一路以來,父母從不需要催促他練球。這份自發的動力,源自於林昀儒始終「為自己打球」。即使到現在,林昀儒對桌球的想法仍非常簡單:「就是喜歡呀!能夠一直打球就很開心。」

這份熱情,讓林昀儒堅持度過低潮挫折,熬過一次又一次疲憊辛苦的練習,藉著吃美食、聽音樂紓壓。國中時,他會打打電動、放鬆自己,但從不會為了多偷懶一下而耽擱練習。

自己想要,就會自我要求

爸爸林學宜堅信:自己想要,就會自我要求。所以總是不斷告訴林昀儒:「一定要快樂打球、為自己打球,如果不快樂就沒有意義,勉強是走不遠的。」而林昀儒打出更好的成績時,林學宜總是說:「這個成功是他的,我們分享快樂,但不是我們成功,孩子是自己的主人。」不把孩子和爸媽綁在一起。

一路以來,要不要繼續打球,這個決定權始終握在林昀儒手中。林昀儒國小三年級才接觸桌球,林學宜說:「剛開始只是要孩子學習一項球類,做為休閒運動。」沒想到林昀儒一鳴驚人,展現了極高的桌球天賦。

林昀儒小學四年級轉到宜蘭的桌球班,但林學宜的態度始終一樣:「孩子想要學,父母就盡全力支持,至於會達到哪種程度,不預設任何立場。」

林學宜要做的,就是林昀儒的後盾,讓他可以專心練球。林學宜幫忙處理練習以外的各種瑣事,避免這些事消磨林昀儒打球的熱情,協助他減少學習的阻礙(例如找合適的教練、處理各種要分心的雜事、找更多資源),把干擾降到最少。

專心踏穩一步,再努力下一步

「我們會和孩子聊聊未來的各種可性,聽聽孩子想往哪裡走,然後以父母的經驗分享他應該建立的能力,協助他選擇、做決定,」林學宜說,「但願不願意投入、投入多少,取決於孩子自己。」無論對於哥哥打業餘網球、林昀儒走入職業桌球,或是孩子任何一方面的課業,父母都抱持同樣的態度,推動孩子自發前進。

國中時,林昀儒想全心投入桌球,和爸媽討論要自學。「身為父母,我們幫忙衡量各種影響,」林學宜說,「像是基礎學科能力要怎麼補足?或是若不去學校,會不會少了參與團體生活?但我們討論完認為不用擔心,桌球的訓練、比賽都是團體活動,團體經驗並不缺乏。」

林昀儒做事的態度是:專心踏穩一步,再去努力下一步,不要先預設太遠的目標。儘管現在躋身世界前二十強,林昀儒始終把眼光專注在處理好每一顆球、打好每一場球。自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會管好自己。

用成就感維持學習樂趣

林學宜的焦點,始終放在維持孩子的學習興趣,「如果在某個領域努力得到回報,就會更加努力,因為這種努力是舒服的,樂在其中,再辛苦也能熬下去。」

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盡可能幫忙找出解決之道。其實林昀儒更早是打羽球、網球,但因為當時個子小,肌力不夠,受限於身材,儘管手感很好,成績總是不盡理想。林學宜建議,也許可以試試看較不受身材限制的桌球。

林學宜強調:「並不是一定要孩子成為選手或打出成績,而是要有成就感。如果每一次都輸,怎麼會快樂?滿滿的挫折感是很難支撐下去的。」他認為:「孩子沒有達到理想成績時,其實需要更多鼓勵。要知道,爸媽再怎麼逼,也不可能逼出天才。」

父母不必花力氣盯著孩子練習,反而該多花心思了解孩子能力天花板,設定合適且可及的目標,滾動式調整。行了,就再往上提;不行,就往下微調,才能不斷鼓舞孩子往前邁進。

文/陳培思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