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最值得挑戰的事~一整週不使用數位工具

《轉貼自趙逸帆的FB》

快放暑假了,我想說點重話。

最近,有好幾位家長來訊問我:「老師,我真的很擔心孩子一放假,就整天黏在網路上,怎麼辦?」

今天這篇短文,我想回應這個問題,也想和大家說一個實話:

要戒斷網路成癮,真的需要決心。

​如果孩子在學期間,已經有網路沈迷的狀態,也因為手機使用議題產生很多親子衝突,也不只一次違反使用手機的默契。(例如:半夜爬起來使用)

​我想暑假期間,如果我們沒有加以控制,孩子肯定會更加失控。少了學校的時光,孩子不僅有更多的遊玩時間,更是少了很多必須要完成的事務。

​面對這樣的狀態,我的具體建議是:「一整週不使用數位工具」

​包含電腦、平板,甚至看電視都不要,讓孩子過一週無網生活。只給一個可以聯絡、但無法上網的手機。

​有些家長會問:「這樣他們不會爆炸嗎?」

​會,一開始真的會。

​但請相信,這正是脫癮的必經之路。

​而且,我邀請你陪孩子一起,關掉你的手機通知、暫停社群、吃飯不要滑手機,陪他們讀一本書、走一條路、做一頓飯。

​不是限制,而是陪伴。

​《懸崖上的學霸》中有一段故事讓我一直很印象深刻。

​一個家長因為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面對都市學校高壓、惡性競爭的環境,內心嚴重受挫、害怕上學,就讓孩子在森林裡的小學渡過一段時間。

​過了幾個月,那個孩子主動提及,他有勇氣可以回到原本城市內的學校了,只不過這一次,他對於選擇周遭朋友會更加謹慎,會確保他們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孩子成長了!

​媽媽問孩子:「是什麼幫助你在這次暫時離開城市學校後能夠重新出發?」孩子回答:「在森林裡,沒有任何批評。樹不會對你說,你的髮色不對、你太胖,或者你太慢了。樹木只是一直在說『歡迎』。」孩子也引用羅賓.沃爾的話,他繼續說:「我們都說要愛護樹木,但我沒有想過的是,樹木也會用愛回應我。」

​成癮的背後,其實是「價值感」的失落

​無論是在學業競爭中追求成就,還是滑手機中獲得按讚與刺激,其實本質都一樣,我們都在找一種「我有價值」的感覺。

​有些孩子在學業表現中找到這個感覺,有些孩子則只能靠網路的即時回饋維持自我肯定。

​而「斷網生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回「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價值的地方」。

​一週不滑手機的孩子,起初會不知所措。但慢慢的,你會發現:

​他開始主動畫畫、整理東西、陪你聊天,甚至對外面的世界重新感到好奇。

​這些微小的變化,就是他重新「連結現實」的訊號。

​▍寫在最後

​這段過程,會很辛苦。孩子會抗拒,家長也會焦慮。

​但,只要你們撐過前幾天,一個全新的生活節奏就會悄悄長出來。

​暑假,不只是放空的日子,它其實是最適合重啟自律與生活感知的時刻。

​這是一篇重話,但更是一個機會。

​如果你願意嘗試,請從這個暑假開始。

​陪孩子一起,過一週「無網生活」。

​你會發現,那些在日常中快被我們遺忘的東西:

​眼神、對話、無聊的時間、專注的表情,

​這些其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相關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zhao.yi.fan.18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