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我把教室裡的學生櫃移動成分隔教室前後的空間,路過的同事進來一看,就說:「妳不會擔心學生們把櫃子撞得亂七八糟嗎?」
我說:「就因為想到這一點,所以就要先教會他們走路的動線、教會他們把櫃子歸位的方法呀!」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小學生雨具的選擇方式,臉友提到學校因為擔心學生會把傘拿來當劍還玩耍,撐開傘會不小心刺到眼睛,所以希望學生以穿雨衣為主。
想起我待過的學校也曾經有這樣的要求啊!
除了這兩件事,其實我發現大人常常先預設了立場,假設了小孩如果怎樣怎樣、就一定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所以在孩子還沒機會接觸時,就先以「安全」為考量,阻斷了他們原本可以學習的好機會。
比如「選傘」和「開傘」這件事。
・選一把長度限制到孩子腰部的傘,因為:
1.他們提傘走路時,不會因過長的緣故絆到自己或影響到其他人行進。
2.以腰部高度為半徑的傘撐開後,面積剛好可以遮蔽揹著書包的綜合體積,但又不因為傘面過大影響視線。
・未下雨提傘的建議:
握住傘柄靠近金屬支架的一端,傘尖就不會拖到地面阻礙行路的安全。
・開傘與關傘的建議:
1.開傘時機要在踏出戶外有雨地區的前一步。
2.雨傘往前方微舉高、不擋住視線判斷周遭有無他人的方向撐開。
3.關傘時也在一樓、一踏上走廊時朝外合攏傘具,才不會把過多的雨水灑在走廊地板上。
4.合傘後,立刻用束帶綁好,走到教室再掛在指定位置晾乾。
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指導的技巧當然還是得看環境和對象來調整,但我想要強調的是如果我們會「擔心」,那就應該找到正確的「指導方法」來幫助學生或孩子遇到情境時解決問題的方法。
多數的大人看到的是自己眼前被照顧得很安全的乖乖小孩,卻看不見他們在社會圈、工作環境中缺乏應變能力的窘態,聽不到老闆、朋友指責或抱怨的聲音,所以當小孩從辦公室、從學校皺著眉頭、臭著臉回家,第一時間就是安慰小孩、幫著臭罵外面的烏煙瘴氣,然後孩子就永遠是孩子,始終成不了獨立負責的大人。
不要因為「怕」就放棄嘗試的勇氣!
不過我知道膽小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擔心孩子「翅膀硬了就飛走」的大人,因為孩子的「依賴」是我們「被需要」的虛榮心。
文章轉貼自【親子天下-作者KK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