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數學教育研究所 畢業 親師溝通管道 一、班級經營目標 1.愛護自己,尊重他人 塑造和樂、溫馨、彼此尊重的班級氣氛,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來上學。以『尊重』為出發點---由愛護自己的身體、榮譽、特徵及物品,進而 尊重他人身體、意見、物品、差異性。 2.盡責、認真、確實、負責的做事態度 以『誠實』、『負責』為終極目標---按時完成課業、確實完成工作、對行為結果負責,而不是要靠師長的叨叨不休。 3.培養自動自發,有計畫的學習態度 學習過程自動、自發、自律---課業學習自動、工作態度自發、生活行為自律。 二.生活教育 1.品德教育 2.禮貌教育 3.生命教育 4.生活常規的嚴格要求 (一)、班級常規 1、7:30前到校進行打掃工作。 2、不帶零食和飲料,以開水為主。 3、科任課準時集合,排隊守秩序。 4、班級榮譽制度:有個人表現計分表及團體競賽 (二)、生活行為處理原則-- 誠懇、有禮、明辨是非 1、有意或無意影響別人---立刻道歉。 2、爭執糾紛---雙方學習表達和溝通,若有需要請老師裁決。 3、嚴重傷害---身體傷害負賠償之責,心理傷害接受輔導及寫省思單。 (三)、環境維護—整潔、惜福、公德心 1.自我管理:桌椅地板、抽屜、櫃子的整潔。 2.確實做好打掃工作及垃圾分類。 3.熱心公益,自動維護教室整潔。 4.放學前保持座位清潔,收好個人物品。 (四)、學習態度 1.作業務必要認真完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如有特殊狀況請在聯絡簿上說明,事後再補交,讓孩子養成負責任的態度。 2.上課要求:課本用具帶齊全、上課專心、積極參與、注意發言禮貌、課堂補充要抄寫或做筆記。 3.作業要求:國語→要求字跡工整,寫作用心 數學→要求循序漸進練習及確實訂正 4.每日放學前,依當天功課整理書包。 三、學期成績計算方式︰包括平時成績與定期評量成績 1、平時成績(50%):多元評量方式-包括平時測驗、各科習作、發表和討論、作文習寫、上課態度 2、定期評量(50%):期中、期末二次定期評量 四、親師合作 1、親師應是最重要的盟友,敞開親師合作的大門 親師的共同目標—攜手同心幫助孩子成長。希望在這段相處的日子裡,彼此成為互相協助、互信互助的教育夥伴。 2、親師坦誠溝通 父母與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信賴的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彼此批評,造成孩子心中疑惑而不知所措。有任何的質疑,希望直接坦白的溝通, 如孩子在生活上有委屈或孩子傳達上有讓家長不解之處,歡迎家長在第一時間和老師確認,讓我們一起共同關心孩子的狀況。 3、不放大談論孩子的缺失 孩子是為了學習而到學校,孩子的缺點不是父母的恥辱,那只是孩子需要學習的提醒,讓我們更容易了解他、幫助他。親師攜手合作,共同糾正,讓惡習無所遁形。只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心,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正確的學習態度。 4、以平常心看待課業 給孩子成長空間,莫要求孩子當全才。了解孩子的特質,多予鼓勵,發揮專長,維持學習興趣最重要。 5、親師與孩子共同成長. 老師與家長都要瞭解孩子的學習內容與重點,隨時檢視孩子的學習狀況及作業的成果,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態度,不要只看成績與結果,也鼓勵孩子每日固定學習時間:閱讀、算數學,勿接觸網路電玩,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6、主動聯繫 孩子是家長的,家長有權力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也有義務與老師共盡管教的責任。請家長善用聯絡簿、電話、到校晤談……等方式與老師保持密切聯繫,讓親師雙方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有完整而正確的認知,進而協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可以走得更穩更快樂。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個性,個性形成人生。唯有親師的互相配合,孩子在校與在家的生活態度才能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