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奇百怪的問題,為人父母只能不斷的更新和成長,用愛陪伴我們最重要的孩子。

轉載FB:神老師&神媽咪

老師:
「我的孩子很大了還會尿床怎麼辦?」

通常接到這樣的問題,我會問問孩子有沒有其他的狀況呢?原來孩子從國小成績就低落,被同學語言霸凌、關係霸凌,上了國中以後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國小直升上來的,同學的惡意對待也就一直延續,讓這孩子有了怎麼改都改不了的問題。

很多孩子的焦慮會反應在行為上,遇到問題無法解決、被欺負被霸凌、沒有朋友、怨氣、怒氣、委屈沒有管道發洩,就會有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

曾經帶過一個孩子對別人講話很有敵意,同學關心她:「妳怎麼了?」她會立刻回應:「干你屁事...」,所以她孤單沒有朋友。問她為什麼這樣跟別人說話,才知道中年級時因為她反應慢,老師要同學提醒她,結果全班的孩子都會嚴厲的管她,讓她從中年級就習慣用負面情緒處理所有的應對。只是指責她的口氣不好沒有用,我讓孩子們去思考,「我們喜不喜歡每個人都來管我?我們管她的時候都用什麼口氣呢?」從周遭同學的態度改變起,也教這孩子正確應對的方式,才能改變這孩子武裝的態度。

有個學生的焦慮行為讓他成了慣竊,再嚴厲的處罰和威脅都無法制止他的偷竊,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知道他心裡缺乏愛,兩個老師不斷的想辦法製造他可以完成工作的成就感,讓他用好行為記點後來換取他想要的東西,不斷的關心他,一邊要求一邊鼓勵讚美,才半年,我們改掉了他從小到大的惡習。

還有個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對著同學大吼大叫、成績突然一落千丈,怎樣提醒勸告都沒有用,原來她對於離婚的媽媽有了新的男朋友非常焦慮,不願意接受媽媽的第二春,也怕媽媽被搶走。又不能阻止,對於家裡狀況的心理焦慮影響了在校的行為。

如果沒有找到孩子問題的癥結,面對孩子無法控制的行為,我想不只大人惱怒、親子關係變差,孩子也很挫敗,「為什麼我這麼失敗,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模式和挫敗感會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低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有一次遇到一位朋友,她說:「為什麼遇到這樣的狀況是我們走?不是老師走?不是霸凌她的同學轉學?明明就是他們錯!!!我絕對要跟他拚到底,不會妥協。」

我告訴媽媽,「我們吞不下去的那口氣,孩子在學校要忍受多少的壓力和痛苦?」當我家孩子被霸凌快活不下去時,我毫無遲疑,這種爛學校爛地方我一刻都不想待,更別說是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他怎麼待得下去?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能夠好好活下去,好好讀書,其他的一點也不重要。

看到孩子的行為,先別急著打罵,想想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不是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時候如果父母無法察覺,跟著一起批判他,會讓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只要問題解決了,不好的行為不藥而癒。

教育孩子真是一門學不完的課題,沒有任何標準流程可以來處理孩子的狀況,面對千奇百怪的問題,為人父母只能不斷的更新和成長,用愛陪伴我們最重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