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13 學年度 113 學年度

進入小學前,讓孩子學會這些事

文:尚瑞君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父母都很怕孩子在學校被人霸凌,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對霸凌的認知,跟父母相同嗎?

幼子從學校回來,笑嘻嘻的說:「哥哥今天打羽球,被反敗為勝了!」問了過程後,聽到哥哥進門,我下樓問哥哥:「哥哥,我需要安慰你嗎?你今天被小學弟反敗為勝了?」他也笑嘻嘻的說:「不用啊!其實很好玩!」

哥哥跟要升小五的學弟對練羽球。起初,學弟小贏,後來哥哥迎頭追上,領先很久,學弟又慢慢追上,最後平手時,大家一起喊著:「反敗為勝、反敗為勝」。學弟就真的反敗為勝。我問哥哥:「當大家都在喊著反敗為勝時,你會覺得被集體霸凌嗎?」哥哥說:「不會耶!我也覺得很好玩。因為,我們畢業生回去練習,就是要幫學弟學妹們練強,他們進步了,我們也很高興。」哥哥有著健康與樂觀的態度,還知道要幫助學弟學妹變強,真讓人覺得欣慰。

現在家長,都很擔心孩子會遇到被霸凌的問題。但是,霸凌與否,到底要如何界定呢?我跟孩子們推敲的結果,覺得是帶著惡意的對待,就是霸凌。反之,原本沒有惡意,卻不小心造成對方的傷害,我們可以接受對方的道歉,原諒他的不小心。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學會這些事:

一、會陳述與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

在學校,喜歡跟老師打小報告,和動不動就哭的小孩,其實人緣都不太好。進入小學的孩子,雖然還小,但父母還是要先讓孩子學會分辨,同學是在玩,還是真的起衝突?要孩子不要太計較同學之間不小心的碰撞,要學會原諒別人的不小心。但是,要跟孩子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要回家跟父母分享。

透過孩子的陳述與分享,父母可以幫忙梳理與過濾,孩子一天的學習狀況,讓孩子記得好的經驗,改善不好的學習過程。

二、自己不喜歡別人對自己做的事,就不能對別人做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跟同學的相處,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互動關係。要孩子先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來想。如果,別人這樣跟我說話,或是對待我,我會不會不開心?會不會生氣?或難過?自己不喜歡別人對你做的事,或說的話,就不要對別人說或做。

如果看見一群孩子,對一個孩子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可以去告訴老師,讓老師處理。

三、學會拒絕不舒服的對待

有些孩子的容忍度很高,這並不算是優點。因為霸凌的事,很容易軟土深掘。當有孩子被欺負,卻不會拒絕,就可能被別人認定為很好欺負。

要告訴孩子,學會拒絕不舒服的對待。別人不能隨便的亂碰觸自己身體私密的地方,也不能不經過自己的同意,隨意地拿走私人的東西。

四、要主動交朋友

告訴孩子,要主動伸出友善的手,主動交朋友。現在小學強調融合教育,班級編制上,也許會遇上特殊生。就我在學校代課的經驗發現,融合教育實施的挺成功。也許孩子一開始接觸特殊生,會覺得有些不一樣。但透過老師和輔導員的引導,大家都可以相處得很好,也有些特殊生,甚至可以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

要孩子多認識不同的同學,主動關心與幫忙,會讓校園生活,豐富又快樂。

五、不要落單去上廁所或到校園偏僻處

小學校園比幼兒園大上許多,學生人數也多,孩子的好奇心很重,難免想探查校園。要告訴孩子,不要落單去上廁所,或到校園偏僻處,危險,總潛藏在角落。

 

長子在念小三時,班上有個男同學動作很粗魯,常常弄傷同學,連保健室阿姨都認識他。長子也被他傷過幾次,但他都原諒同學的不小心。到了高年級,那個同學肢體動作比較收斂,就很少再弄傷同學。

其實,孩子在學校上學,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人際上的相處。同學之間遊戲,很容易因為肢體動作上的控制不當,而造成別人身體上的傷害,如果,孩子願意原諒對方,家長就不需要耿耿於懷。畢竟,孩子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傷害到別的人事物,他也會希望得到原諒與寬恕。

但是,也要教孩子懂得分辨,對方是不是有惡意?他的行為,會不會造成傷害?比方說:開玩笑。有些玩笑是不能開的,例如,把別人的食物或飲水,亂加東西,在別人要坐下時,拿走椅子。或是跟年幼的孩子說,他的爸媽不愛他,諸如此類,帶著惡意的玩笑或對待,都是霸凌。

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恐懼,害怕,與憤怒或傷心的行為和言語,也算是霸凌。我們不希望孩子變成被霸凌的受體,當然也要教導孩子,不可以變成霸凌別人的主體。

先教孩子學會拒絕,與懂得保護自己,就是避免被霸凌的第一步。讓孩子多交朋友,主動幫助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比較不會變成被霸凌的對象。當看見不和尋常或是讓人恐懼不舒服的狀況,可以去告訴老師,也許也會避免到其他人被霸凌。

小學生活豐富又有趣,父母也不需要如驚弓之鳥的過度擔心。趁著還沒開學,可以先帶小新鮮人去以後要上課的校園逛逛,讓孩子期待小學生活。記得開學時,要參加學校舉辦的班親會,可以認識導師和其他家長。讓親師透過合作與交流,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安心又快樂的學習。

趁著暑假,可以帶著孩子參觀未來要讀的學校,增加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