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主題:田威寧:面對傷害,只要理解不用原諒

主題:田威寧:面對傷害,只要理解不用原諒


內容:
田威寧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

著作《寧視》中訴說過往單親家庭的故事,意外療癒了許多讀者。

***

前些日子,我的散文集《寧視》出版了,主軸放在家庭記憶,因此不可迴避的受到訪談者、同事、讀者、學生,甚至是編輯詢問成長過程中的細節。



必 問題:「為什麼不恨你的父親,為什麼不怪你的母親呢?他們太不負責任了!」以及「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為什麼沒有走偏呢?」第一次被問時,我詫異極了。然 而,因為連續被問同樣的問題,我不禁思考:別人會這樣問,是否預設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變壞?」或是,「若沒有『完整的家庭』,是否就不易有『正向的 人格』與『健康的心靈』?」



其實,我很想反問:「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的小孩就一定會活出健康光明的人生嗎?」



我的父親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他不想未來的個性讓他「樣樣都會,一事無成」,因而成為眾人眼中的「失敗者」。然而,是「失敗」的父親讓我懂得看事情正向的一面。他用他的人生教會我「別害怕」。



我 的母親在高三時懷孕了,她在我幼稚園時去了美國,迄今我們未曾見面。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是個抽象的名詞。但是,母親用她的缺席教會我珍惜長輩們對我的 關愛──因為我明白那些付出與呵護是連親生母親也不一定做得到的。姑姑視我如己出,姊姊從小對我比對待自己好。我遇到把我當女兒或妹妹疼愛的老師們;最好 朋友的家庭把我視為他家第三個女兒。進入職場多年,我處在充滿「家人」的工作環境。



《寧視》出版後,在學校意外的成為「療癒系」禮物。我在辦公室接到讀者的電話,他問:「你是怎麼原諒你的父母的?我和你發生很像的事,可是我真的無 法原諒他們。」我回:「我不需要原諒他們,我只是理解他們,他們是我的父母,所以他們做的一切決定,都無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我,但他們不是刻意的。我會受到 傷害,不是因為他們想傷害我,只是因為我是他們的女兒。從我當高中老師之後,每次看到我的學生,我總想著:我的父母就是在這樣的年齡當了小父母,他們根本 還沒真正長大。我三十六歲了,仍覺得還沒玩夠。我的母親三十六歲時,我姊上高中,我上國中了。我簡直無法想像現在的我有兩個青春期的女兒。」我在電話這頭 輕輕的回答,非常坦然。



《寧視》裡有許多小傷疤,我的父母也不符合大眾認定的「好父母」,但我努力生活,希望一天比一天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讀者看到書中呈現了不少令人嘆息的事,但我要真心的說:「沒有那些陰影,哪會懂得一方陽光的溫暖與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