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洪蘭:「種瓜得瓜,你想教出怎樣的孩子?」

洪蘭:「種瓜得瓜,你想教出怎樣的孩子?」
作者:書摘

發表日期:2016-08-15

點擊瀏覽數:121531
《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譯序

作者:洪蘭

一般醫生若是門診生意很好、病人應接不暇時,是不會去思考為什麼這種病人這麼多的。薩克斯醫生很不一樣,或許是他同時也擁有賓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原因(賓大心理系在他念書的時候是全美排名數一數二的熱門強系,《實驗心理學期刊》的主編就在他們系任教),他對不尋常的事情有好奇心,自己也有做研究的能力,因此,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老師寫條子叫父母帶來看是不是過動症、注意力缺失症(ADHD)時,他就開始懷疑這些異常行為背後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果然在他鍥而不捨的追尋下,他找到原因,並寫成了二本在美國非常暢銷(在臺灣也廣受好評)的書《浮萍男孩》和《棉花糖女孩》(中譯本皆遠流出版)。

這二本書出版以後,他仍然沒有停止思考。以前沒有這麼多過動兒,現在一班都有五、六個以上,這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係嗎?於是他停診了一年,到全美各地訪談,甚至遠赴歐洲、澳洲、紐西蘭去看不同民情、不同社會父母教養的方式,最後寫成了這本書。他的懷疑是正確的,現在的教養真的面臨大崩壞,太多的父母不知道怎麼當父母。美國社會自從越戰以後,傳統的價值觀被推翻,新的卻遲遲未形成,當父母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時,孩子就更不知道他是誰了,這個自我認同的空虛也是美國流行文化膚淺的原因之一。

他在四處訪談所見到的教養偏差現象,我在臺灣也不時看到。例如,去年臺灣夏季乾旱,中央大學的所在地中壢,也必須輪流停水,停水就不能作飯,必須外食,我的朋友跟我說,她很後悔生了三個孩子,因為開家庭會議決定去哪裡吃飯時,三比二,孩子否決了父母的建議,所以她吃了兩天的鹽酥雞。我聽了非常訝異,跟她說:「你的公民念到哪裡去了?孩子未滿二十歲沒有投票權,你怎麼會讓孩子把你做掉了?」原來很多父母誤以為什麼都問孩子的意見叫做民主,忘記了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負有監督和保護他的責任,在孩子未成年前,他要聽你的,因為他的智慧和閱歷還不足以使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事事聽孩子的不叫做民主,那叫放任

當你跟孩子商量:「要吃飯了,去把手洗乾淨,好不好?」而孩子說「不好」時,你是不是無話可回?但是你只要說:「要吃飯了,快去把手洗乾淨!」孩子就去做了,因為這種例行公事本來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大人吩咐,孩子就要去做,而不是大人請求,孩子考慮要不要答應。所以薩克斯醫生明白的告訴父母,你是教養孩子,不是討好孩子,未成年前,即使他生氣、不高興,父母的話他還是要聽。晚上幾點鐘宵禁就是要宵禁,父母不應該替孩子等門,一般有教養的孩子也不會半夜還在外面游蕩,同時孩子要想到,自己沒有回家父母會睡不著,不應該讓父母擔心。

書中舉了很多父母親誤以為這是對孩子好的迷思,很值得現代的父母思考。我自己最常碰到的就是:「如果我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以後不會獨立,會一輩子依賴我。」這句話要先考慮孩子的年齡,如果孩子只有五歲,你怎麼期待他去餐廳點餐時會點青菜而不點冰淇淋?我們一再的看到,沒有外在的控制就不會有內在的控制產生,人都好逸惡勞,要養成孩子自制和勤儉的好習慣,是必須像書中比爾和珍妮‧菲力浦家的例子,即使父母有錢,週日大家還是要一起勞動,清房子、掃院子,讓孩子體驗到一絲一縷得之不易。珍妮說得對,開支票請園丁做,的確比自己帶領孩子做來得輕鬆,但是這樣孩子就學不到人生必須工作才有收穫的意義,就變成富二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廢物了。

至於管教孩子會不會扼殺他的創造力,書中有很多的數據證明完全不會,是父母多慮了。創造力不是憑空從天下掉下來,它背後的機制是綿密的神經連接,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努力把想法實踐出來,不然只是空話。愛迪生做了二千多次實驗才找到鎢絲來做電燈泡,從歷史上,我們看毅力才是天才成功的要件。

從書中我們也看到正當的管教孩子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他知道不能做的原因便不會反抗,反而是放任不管他,會使孩子懷疑你不愛他:為什麼別的父母會要求他的孩子十點要回家,而我十二點不回家你都不在乎?我真的是你親生的嗎?正常的愛並不會寵壞孩子,真正幸福的孩子是在生活中獲得尊重的孩子,所以他學會了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薩克斯醫生歸納出三點:第一,教導謙遜;第二,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第三,教導他生命的意義。父母若能做到,孩子會是一個知書達禮、生命充滿快樂的人。

人生不能什麼都要,必須列出先後順序,而孩子應該是所有父母的第一順位,當你跟孩子在一起時,不要滑手機,不要看電腦、電視,全心全意陪著他。孩子長大得很快,一轉眼,你要陪他,他已經不要你陪了。父母需要在遊戲、休閒時,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因為他是你生命的延續,只有他成功,你的基因才會在宇宙永垂不朽;只有教導孩子找到生命的意義,他的人生才會圓滿。

摘自 利奧納德‧薩克斯《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