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翻滾吧!男孩》小選手 李智凱10倍練習挺進奧運

《翻滾吧!男孩》小選手 李智凱10倍練習挺進奧運

《翻滾吧!男孩》小選手 李智凱10倍練習挺進奧運

▲李智凱在追夢路上努力不懈,以「湯瑪士迴旋」震撼國際體壇。(圖/唐紹航攝影)

陳亭均

話題人物

李智凱臉書

1019期

2016-06-30 10:23

+A-A

加入收藏

20210801編按:台灣體操好手「鞍馬王子」、25歲的李智凱二度踏上奧運舞台,他今天在男子鞍馬決賽中第5位登場,毫無失誤以完美招牌「湯瑪士迴旋」動作,15.4分成功拿下銀牌激動落淚,為台灣體操史上留下最棒的紀錄!

李智凱日前在資格賽鞍馬項目以難度分數6.400、執行分數8.866,拿下全場最高分15.266分,排名第一晉級。他說,資格賽的成功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鼓舞,因此今天的鞍馬決賽,他將難度分數提高至6.700,拚到台灣體操史上首面奧運獎牌。

李智凱在追夢的路上努力不懈,以超高難度鞍馬動作「湯瑪士迴旋」震撼國際體壇、屢屢奪金。

他曾是紀錄片《翻滾吧!男孩》中天真的「菜市場凱」,當年或許不是團隊裡最亮眼的一個,卻靠苦練拿到奧運門票;好累、好痛,不止一次出現放棄的念頭,但他始終記著,家人告訴他的:「痛,只是一天而已。」

李智凱說:「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別人堅持的更久一點。」希望透過自己從6歲堅持到現在的歷程,告訴大家,不管遇到任何困難與挫折,都不輕易說放棄。

以下為李智凱於2016年6月接受今周刊專訪內容:

 

▲李智凱說:「那鞍馬,就像我的生命,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它就是我的全部!」(圖/體育署提供)

 

李智凱深深吸了一大口氣,把體育館裡的空氣灌到肺葉。兩眼盯著眼前的鞍馬,緩緩向前跨了一步,雙掌緊緊扣住馬上的把手。

 

他上馬,架式沉定。臂膀瞬間就像陀螺似地轉了起來,穩、準、俐落。接著併攏雙腿,先做一個湯瑪士迴旋,倒立轉體三百六十度,再張開雙腿繞馬一周,來回八趟湯瑪士迴旋,精神全貫注在身體每寸肌肉上。


轉得快,接得緊,李智凱的重心從左手轉到右手,再從右手換回左手,從馬首撐到馬尾,然後一個倒立旋轉,下馬。高舉雙手謝了觀眾,收起式,好似滿園亂舞的蜜蜂一下子全歸了巢。


苦練型選手,體育館常剩他  「別人練一次,我練幾十次」


李智凱2016年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測試賽上,扎扎實實地以總分八十二.四三一拿下奧運參賽資格。對台灣體操界來說,這事非同凡響。畢竟自雪梨奧運後,台灣已十六年沒半個選手能闖進奧運了。

 

在鞍馬上,李智凱凝神正色,手臂筋肉繃著,儼然一副練家子的模樣。

 

他在鞍馬上的動作八○%以上都是湯瑪士迴旋,最高難度G級加分動作連珠砲似地翻騰,放眼世界體壇也難得一見。


「那鞍馬,就像我的生命,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它就是我的全部!」

 

他傻傻地笑了兩聲,眼睛望著前方,不太知道要說什麼,「湯瑪士迴旋要更大、更優美、更流暢、更華麗。」他又傻傻地笑。

 

 


其實李智凱早在二○○五年就已經闖出名號,當年導演林育賢拍了部紀錄片《翻滾吧!男孩》。

 

林育賢的哥哥林育信是體操教練,那時他帶著一群宜蘭的小蘿蔔頭練體操。李智凱正是片中被記錄的一員。

 

他綽號叫「菜市場凱」,從小就跟著在市場賣菜的母親穿梭在市集的魚攤肉販之間,他露出牙齒微笑時,簡直和十一年前那個國小二年級的孩子沒有兩樣。


然而十一年的時間,一點也不短,「他不是那種天才型的選手。」

 

林育信從《翻滾吧!男孩》時,就已開始訓練李智凱,到現在還拉拔著他,「比起紀錄片中另外一個小選手黃克強,他頂多可以稱之為『苦練型選手』,鑽石與石頭不一樣。」李智凱的成功之道別無他法,只有「練」。


黃克強外號「臭屁強」,現在也還在體操界,天賦異稟,李智凱卻能甩開他,其來有自。

 

「別人練一次,我要練好幾十次。」李智凱笑說,「好幾次,體育館就剩我一個人在訓練,其他人都練完離開了。我心裡只想著『除了體操,我沒有別的。』」

 

練體操是條漫長的天堂路,要成功,吃過的苦,旁人幾乎無從想像。

 

「小時候,我因為筋骨很軟,從小就能把自己塞進箱子裡,所以被教練挖掘。」林育信找上他後,李智凱一開始只想玩一玩,體操在市場可好用了。

 

「我家人很得意我練體操,而且我倒立就可以跟其他攤商換來養生奶、魚丸、零食,偶爾還能換到水果。」

 

 

 

菜市場之光,陪媽辛苦擺攤  「我從小知道,為生活要放棄一些事」


然而一練下去,李智凱才發現,體操哪是翻翻滾滾這麼簡單?「小時候,我們要拉筋,劈腿劈不下去,教練從後面輔助,一壓超過一百八十度,很痛很辛苦!」

 

「菜市場凱」和其他小朋友每天在館內苦練,其他同學卻在外頭奔跑遊戲,「我回家就會哭著跟爸爸媽媽說,『我不要練,好累!真的好痛,你們都騙我!』」

 

林育信當年嚴厲出了名,「教練總是在罵:『為什麼要偷懶!』」


李智凱的爸媽都是辛苦人,「可能我會比較吃苦耐勞,也是受他們影響。」他說,「我從小就知道,為了生活你必須放棄一些事,媽媽擺攤,凌晨三、四點就要去準備,一直做到晚上八點才能回家,捨棄了睡眠,也幾乎沒有休閒。」

 

「菜市場凱」看在眼裡,「吃苦」這事簡直是家常便飯,「我爸是開怪手的,小時候我去工地看他,好熱,好辛苦,但爸爸從沒怨言。」

 

李智凱想放棄體操時,家人也總笑著跟他說:「痛只是一天而已。」

 

▲左起為體操教練林育信、長庚骨科醫師周文毅、防護師王瑞翔、金牌選手李智凱、長庚復健科醫師林瀛洲。(圖/長庚醫院提供)

 

咬著牙,李智凱繼續練下去,林育信說:「智凱的態度比別的小朋友好,跟他年紀一樣的孩子,常常有態度上的問題,智凱卻懂得尊師重道,追隨教練腳步,以奧運夢想為目標。」

 

林育信笑說:「以前黃克強早早就練完,坐在旁邊吃冰棒、喝汽水,李智凱卻依舊在練,練到會為止。」


黃克強不太甘心地笑說:「國中時,有一次在全中運上我輸給他。」他停了幾秒,「訓練的積極度有差。他很容易進入備戰狀態⋯⋯,我卻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專心。」

 

黃克強當然不想輸:「很多人都唱衰我,『被幹掉了!』我告訴他:『我總有一天會超越你!』但現在一看就知道,動作很明顯有差,他是第一人!」


李智凱每次聽到黃克強說:「有一天我會超越你,」就會回嗆:「來啊!」他笑說:「我們從小又是宿敵,又是摯友,一起在體操館打混長大的!」

 

兩人關係像「龜兔賽跑」,但李智凱知道,哪天忘了苦練的初衷,他就會成為那隻失敗的兔子。


李智凱即使變強,體操這條路仍不好走,「有一次,我雙槓下把沒做好,倒栽蔥掉到地上,胸椎就受傷了,這麼一傷,至少要躺個四、五個月。」

 

李智凱動作扎實,大傷不多,但當他穿著短褲時,腳上每一寸,都布滿黑藍色的瘀血。

 

湯瑪士迴旋速度快,他每撞到鞍馬一次,傷就多一個,「而且無論練習、比賽,就算傷了,都還是要把整套動作完成。」李智凱說得平平淡淡,彷彿那些傷不存在似的。

 

 


輸給心魔,兩次國際賽失手  「像小時考試,明知答案寫出來卻錯」


儘管小傷不斷,但真正讓李智凱困擾的卻是「心魔」。「每次比賽,我都在緊要關頭挫敗。在韓國世大運,我的動作如果成功就有奪牌機會,但我失誤了,在亞錦賽也一樣。」

 

從最熟悉的鞍馬上掉落,痛苦可想而知,「我知道自己要從馬上掉下來了,抬頭看,天花板那麼高,身體很痛,心裡更失落!」


李智凱很小就跟著林育信到桃園訓練,一個人住在幾坪大的小套房中,「每次回到家,整個晚上都會很安靜,不想說話,腦袋一直問:『為何始終沒辦法達成?』」林育信說:「只有他自己才能突破心魔。」

 

李智凱雙手一攤,「我可能太患得患失,比賽前一天睡不著,一直在模擬比賽,做意向訓練,最後卻反而表現更差。我回想起小時候,每次考試也是這樣,我明明都知道答案,寫出來卻寫錯。」

 

▲李智凱曾說,除了體操,他沒有別的。

 

擠進奧運,師徒都是第一次  實現當年約「流著淚也要去」

 

巨大的心魔是李智凱最難克服的阻礙,「現在我有個心理輔導師,他告訴我,『要讓自己專注,只在意眼前的動作!』」

 

比賽前,李智凱總戴著耳機、聽著音樂,「腦袋什麼都不想,無論旁邊有多少人,我也要覺得只有自己。」


這天,李智凱在桃園小巨蛋,準備參加桃園城市邀請賽。賽程還沒開始,許多選手鬧哄哄地在偌大的體育館裡練習。

 

當李智凱上馬練習時,旁邊卻瞬間安靜,光也好像暗了下來,全世界如同只剩一人一馬,「這是我最感動的時刻!」


林育信平常在選手面前常板著臉孔,態度嚴肅,但談到得意門生,他忍不住透露:「我們的角色不允許給選手太多讚美,他看不到我每次的喜悅,我要演給他看。」

 

但他眼神中掠過一絲溫柔,「我每次出去喝酒或跟朋友聊天,都講得超爽的!」林育賢曾拍過電影《翻滾吧!阿信》,談的就是林育信的故事,他以前也是體操選手,卻一直沒機會去奧運。


看到徒弟有機會帶著他一起擠入奧運窄門,那種感動不可言喻,「我也是第一次去奧運。我在他們小時候,就曾跟孩子們約好:『流著眼淚,都要去奧運!』」

 

林育賢又著手拍攝新紀錄片了,這部片叫《翻滾吧!男人》,或許當李智凱、林育信一起踏入奧運體育場的那刻,灑下來的光,會是金黃色的,比獎牌還要燦爛。

 

(圖/中華奧會)

 


李智凱
出生:1996年(25歲)
學歷:國立體育大學畢業
奪牌成績:全國大學運動會全能項目金牌、101年全中會4金1銀2銅、101年全國體操錦標賽2金3銀1銅等獎,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鞍馬金牌、2018年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銅牌、2019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鞍馬金牌,競技體操男子個人全能項目銅牌、2019年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鞍馬銀牌,並獲2020年第58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體育技藝類)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