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專任輔導教師 黃婉婷
「請」、「謝謝」、「對不起」,這些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六個字,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禮儀,因此我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便教導孩子要適時運用這三個詞彙與別人互動,建立一定程度的互相尊重,同時也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
其中,「道歉」對我們來說,卻是最難開口的語言。每個孩子都有其自主性,對於每件事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想當然在學校就可能會與同儕產生衝突、爭執。然而,在衝突過後,該如何處理、如何道歉,這時常困擾著我們。因此在這學期的輔導課程之中,將六年級的課程主題設定為「為什麼我要先道歉?」,藉由80分鐘的時光,與孩子談及吵架爭執之後的大學問。
吵架後,事情就能解決嗎?
吵架、爭執時常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不僅在學校內,在家裡、公園、安親班,甚至是與陌生人都有可能會起爭執。一個事件,班上有24種個性,就會24種看法,當不同的看法遲遲無法妥協時,就會有爭執產生。但是,吵架後事情能解決嗎? 孩子說:「吵架是不能解決事情的」,但是其實吵架有時卻是溝通的方法之一,端看發生衝突的結果是好與壞,好的結果,讓我們從問題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衝突中更認識彼此,這樣的衝突,未嘗不好。但若是不好的結果,就代表溝通的方式是需要調整的。吵架是溝通的方式之一,但務必記住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溝通方法,還是要理性的對話,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而跟你吵架的人,其實就是想瞭解、在乎你、是希望你更好的人。
先道歉代表「錯」比較多?
爭執發生時,有時候我們會希望是對方先道歉,一來,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想要「輸了」的感覺,堅持要成為爭執中的勝者,精心策劃著如果對方來向我道歉,我應該要怎麼用寬大的心胸「原諒」他;二來,可能是我們希望保有自尊,儘管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但心裡仍強烈的反抗告訴自己,絕對不要先說「對不起」,但這樣的心態,卻會讓我們錯失許多珍貴的情誼。有時候一句對不起,就能化解心中千千結,先低頭的人,不見得就是有錯,也許是我們珍惜感情、在乎彼此關係,或是有寬大的度量、不想計較。
預防吵架守則大公開
課堂上讓孩子發表屬於自己的預防吵架守則,讓他們看見其他人處理衝突的方法,並提供一些小秘訣供孩子們學習,在平時應該注意禮節,建議多使用「我訊息」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快爭吵時,要記得先踩剎車,與同學設定一個快爭吵時互相提醒的語詞;當發現彼此意見不合時,可以讓彼此暫緩當下的情緒,再來討論該如何處理。有時候爭執發生,我們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但其實在爭執發生時,若能覺察到自我的情緒變化,學會控制情緒,彼此冷靜的溝通,相信雙方就能找到對彼此最好的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端看你是否願意釋出善意、理性對談,但如果真的發生口角衝突時,請務必記得以下的「三星蔥」口訣來提醒自己:
3.不做衝動事:
情緒高漲時,我們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為,要記得避免做出讓自己終生遺憾的事情。
讓我們和好吧!
課程的尾端,讓孩子沉澱心靈,回顧與同學相處的時光,離畢業不到三個月,在國小階段可能吵過不少架、做過傷人的事,現在即將畢業的我們,有沒有遺憾呢? 讓孩子反省,在畢業前,有沒有人我想跟他道歉?或是想要跟誰和好? 亦或是要感謝某個人一直包容、照顧你呢?讓孩子藉由「和好卡」傳遞自己內心的歉意與感動。
此篇文章收錄在104學年度綠園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