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13 學年度 臺中市長安國小503班113 學年度 臺中市長安國小503班

Nightjar~夜鷹

南亞夜鷹(台灣夜鷹、蚊母鳥、石磯仔)   20-26cm  54-110g 普遍留鳥
 
南亞夜鷹喜歡在建築物頂樓繁殖,這幾年來在都會地區已成功建立穩定族群。攝影:DW
 
名稱由來:南亞夜鷹原本稱為台灣夜鷹,被視為台灣特有亞種,但其實中南半島地區也有此種夜鷹,因此部分學術著作已改稱南亞夜鷹。鄉土名稱有二:蚊母鳥與石磯仔。唐代李肇撰《唐國史補》敘述曰:「江東有蚊母,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於叢草間。」但這可是錯誤的!
外型特徵:夜鷹的嘴巴大,且很軟,嘴裂頗深,可以裂至眼睛下方,所以有著一張血盆大口,難怪夜鷹的英文名為Nightjar,意指「夜裡的廣口瓶(jar)」,這真是形容得太生動了。牠們的腳很短,腳的中趾具有「趾梳」構造(草鴞與部分海鳥亦有),但功能未明。雄鳥翅上飛羽有明顯白色斑點,雌鳥則為米黃色,但野外辨識不易,若真要確認性別,以尾羽最外側呈白色為雄性的方式最為精確。
數量變化引發的人鳥衝突:1970~1980年代的南亞夜鷹為局部普遍鳥種,接下來的十至二十年,夜鷹觀測數量銳減,被視為極為稀有的鳥種,一度想列入保育類鳥種,唯,當時中南部已有不少數量,故計畫暫緩。2000年以前,南亞夜鷹主要集中在南部(屏東)與東部區域。但是自從2003年開始出現了第一筆擾民的新聞起,夜鷹就開始大舉北攻,2005年是台中市首次記錄,2006年擴散到文華高中,至2011年台中市所有行政區通通中獎。夜鷹原本住在野外溪床環境,推測近十年因為大規模整治河床,迫使族群逐漸從市郊移動到市區,且中南部大多是透天厝,屋頂是平緩、開闊又乾燥的環境,也適合牠們築巢繁衍後代,才導致此一現象。
目前,台中市政府平均每年接獲一百餘件關於夜鷹擾人的陳情案,尤其是繁殖季的3~4月之間(3月開始頻繁的鳴叫,民眾忍了數週之後,終於爆發,所以四月是陳情案高峰)。但根據林文隆先生之研究,粗估台中市約有3000對夜鷹(林文隆,2016),因此在移除上有其困難。無獨有偶的,英國也有同樣情形,原本數量稀少的歐洲夜鷹,在2000年之後數量大增。另一方面,夜鷹也對飛安造成影響,此一現象世界各國皆然,就機場的報告顯示,夜鷹恐怕是全世界鳥擊率最高的鳥種。而且,夜鷹家族有「蟄伏」行為(許多夜鷹目的鳥都有蟄伏能力,所謂蟄伏就是鳥類進行短暫休眠的現象,其目的是為了應付短時間的惡劣條件,比如低溫所導致的食物缺乏),特別在繁殖結束之後,全家族集結在一起,蟄伏在跑道,往往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就像打保齡球般,被飛機一次擊中。
要避免夜鷹叫聲困擾的住戶,可採取下列方式改善:人常到頂樓活動、搭設棚架讓頂樓成為遮蔽的環境(這幾年為了綠能種電,許多大樓會裝設太陽能板,影響夜鷹的繁殖,夜鷹數量也開始降低,此一現象仍待進一步觀察)。當然,試著接納牠們或許是更浪漫的事。夜鷹其實會捕食大量的昆蟲,特別是許多農業上的害蟲,況且牠們只有在繁殖季的時候鳴叫,民眾若能在夜鷹繁殖期學習包容,和夜鷹和平共存,也許下回夜鷹先生「追伊~追伊~」的鳴聲也可以是美妙的樂音呢!
求偶繞飛:夜鷹求偶時會有繞飛行為,會一邊飛行,一邊鳴唱(都會區中因大樓的反射作用之下,雄夜鷹的情歌可以高達97分貝),雄鳥間不會打鬥(他們的嘴巴很軟,根本沒有武器,這樣是很難打鬥起來的!)。繁殖前期,雄鳥會先佔領領域,入夜後開始於有利的位置鳴叫,以吸引雌鳥前來。夜鷹在地上交配,雄鳥背對著雌鳥,把尾羽高舉展開成扇狀,露出外側白色尾羽吸引母鳥(白色羽毛的面積越大,求偶成功機率越高),有時還會在地上以小舞步垂地搖擺;若母鳥無反應,雄鳥會飛上空中繞行後,再飛回母鳥身旁重複上述動作,若雌鳥不願配對時,則會飛離而去。配對完成後,雄鳥鳴叫的次數和時間均會減少,偶爾在巡視領域時才會鳴叫幾聲(洪福龍等,2004;林文隆,2016)。
繁殖行為:夜鷹不築巢,雌鳥會直接產卵於河床礫石地、沙地,或是建物頂樓,有趣的是他們似乎不太喜歡過於整齊、單調的環境,如果環境裡有些「雜物」比較容易吸引母鳥產卵,例如溪床上的酒瓶或廢棄鐵鋁罐附近或是大樓頂樓上有些花盆等人工物件,或許這些雜物有標示作用,可作為親鳥尋找巢位的參考點。
夜鷹約在2月底至3月初產卵,卵與50元硬幣差不多大,一次產2顆,一年有兩次產卵機會。親鳥會用嘴巴翻卵,讓卵平均受熱,也會移動蛋。牠們的蛋色呈粉紅,即將孵化時會逐漸轉為白色。夜鷹的卵約19天孵化,孵化後約13天即具有初步飛行能力,在第17天就能飛行,算是半早熟型鳥類(出生即會行走,但不會自行覓食,需要親鳥餵食)。幼雛遇到敵人時會將雙翅立起,一直左右搖晃的走開(所以,頂樓的幼雛有50%是死於貓爪之下;河床地幼雛有25%死於猛禽之手),一直要等到13天大以後,才會採用跳飛方式逃離。順待一提,如果在野外撿到幼雛,只要放到附近任一棟的屋頂頂樓即可,到了夜晚,親鳥會回來尋找自己的小Baby。
絕佳保護色與擬傷行為:夜鷹灰褐色的羽衣,夾雜著黃褐與黑色斑點能,讓牠們完美的融入河床或頂樓的環境之中,形成絕佳的保護效果。因此,他們謹守「一動不如一靜」的隱身哲學。白天蹲在地面休息,半瞇半張的眼睛,還不時打量周遭的動靜,若真遇上危險,成鳥有時也會虛張聲勢,張開大嘴威嚇對方。只是,這招往往不太管用,此時「走為上策」立即飛離,就是夜鷹的最後一張王牌。然而,在育雛期間---特別在幼鳥孵化後,這招就不管用了。白天,只要夜鷹發現敵人接近時,夜鷹會採行另一策略:牠們會先飛起,停在敵人看得見並離開小鳥一段的距離處,同時發出叫聲,雙翅微張在地面拖行,吸引天敵追逐牠,藉此引開天敵,確保幼鳥安全,這樣的現象與鷸鴴科擬傷行為如出一轍。夜晚呢?就算夜鷹媽媽演得再逼真,對方也看不到哇!所以,他們會到敵人頭上繞飛,把敵人引走!只能說母愛真是太偉大了!
美容聖品:夜鷹的糞便是一顆一顆的,這與一般鳥類不太一樣。而且,夜鷹的範便還是美容聖品,日本的藝伎會將之塗抹於臉上。此外,幼雛會把糞便撿起來吃,原因仍是不清楚。
食性:夜鷹主食螳螂、蟋蟀、金龜子、蛾等大型昆蟲。不僅捕食空中的獵物,不會飛的昆蟲也吃了不少。根據解剖結果顯示:夜鷹不吃蚊子,但會吃白蟻和螢火蟲。他們的胃容量大約5g,一天約吃下體重一半的食物(約30g),所以,一天要吃六輪才會飽呢!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 slider image 3
  • slider image 4
  • slider image 5
  • slider image 6
  • slider image 7
  • slider image 8
  • slider image 9
  • slider image 10
  • slider image 11
  • slider image 12
  • slider image 13
  • slider image 14
  • slider image 15
  • slider image 16
  • slider image 17
  • slider image 18
  • slider image 19
  • slider image 20
  • slider image 21
  • slider image 22

3月份家燕調查

荷西與明鄭之歌

清代前期之歌

清代後期之歌

日治時期之歌

創用CC授權條款

 
 
            凡本網頁中屬個人創作的作品,均採創用CC授權條款,歡迎下載與使用,不需告知本人。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請標示著作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