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13 學年度 臺中市長安國小503班113 學年度 臺中市長安國小503班

城市三劍客~麻雀

麻雀(雀鳥仔、厝角鳥)  14-15 cm   17-30g  普遍留鳥
 
 
麻雀沙浴中~勿擾。   本網頁「野鳥世界系列」圖片之攝影者皆為:DW老師熱情贊助,特此感謝
 
特徵:閩南語把麻雀稱做「雀鳥仔」,客語稱牠是「屋角鳥」。麻雀非常能適應人類生活的環境,在野外數量反而較少,隨著人類腳步,族群分布已擴展至中高海拔。在山區,另有一種山麻雀,由於受到人類活動干擾,以及面臨麻雀間的族群競爭壓力,數量極稀。二者的差別在於:麻雀臉頰有雀斑,山麻雀則無(麻雀在臉頰上有一塊黑色斑塊,賞鳥者常戲稱作「雀斑」)。
麻雀的行為:麻雀以跳躍的方式移動,所以牠可不是用「走」的唷!難怪古人以「雀躍」一詞來形容一個人的喜悅之情。一般我們看到的麻雀常喜歡在草地上、枝頭間追逐遊戲、打架、爭奪食物,吱吱喳喳吵個不停的熱鬧畫面,似乎真的樂在其中呢!
喜歡群居的麻雀:麻雀總喜歡成群行動,這其實是有利於牠們的。一整群的麻雀可說聲勢浩大,如此一來,藏在草堆中的小昆蟲容易被驚嚇而起,更容易補捉;另一好處就是「鳥多眼雜」,容易發現天敵的蹤跡;至於天敵雖然看見一群目標,但往往會被「混淆視聽」,而難以鎖定攻擊目標。即使真的撲殺上來,對麻雀而言,自己被吃的機率也相對減低(總不會那麼倒楣吧)。冬天時,麻雀群聚的數量更是可觀,數量可達數百隻,十分壯觀,有人推測這樣的行為可減少熱量的消耗。
毛澤東殺麻雀的故事:文革時期,毛澤東曾經做過生物界上最大的「食物鏈實驗」,苦主正是麻雀了!1950年代,中國大陸為了增加農業生產,他們以為麻雀總是把農民辛苦種的稻米給吃了,因而喊出「四害」口號(老鼠、麻雀、蒼蠅、蚊子),到了1958年更破天荒舉行全國圍剿麻雀的行動。他們號召全體人民,到處敲鑼打鼓,鞭炮齊鳴。麻雀被驚嚇後會四處逃竄,農民再繼續追趕,直讓麻雀體力不支倒地為止,又或者將麻雀趕到毒餌誘捕區,甚至派軍人當狙擊手,在定點埋伏擊殺......,許多麻雀就這樣被累死、毒死或成為槍下亡魂。據推算,全中國可能有19.6億隻麻雀死於此次運動。
只是,想不到1959年開始,因為蝗蟲的天敵----麻雀減少了,導致昆蟲大量繁殖,許多地方發生蟲災,緊接著是連續三年的飢荒。不得已之下,中國大陸只好從泰國進口麻雀進行野放。並於1959年11月底將四害中的麻雀改成「臭蟲」,果然證明食物鏈不容被破壞的重要哇(真有實驗精神)!現在,麻雀是國家保護動物名錄中的一員了!其實麻雀雖然會吃稻穀,但是也吃昆蟲,食性頗雜。特別在繁殖季節,麻雀需要大量的蛋白質餵養雛鳥,所以牠們會大量捕捉昆蟲。毛澤東下令殺了麻雀,讓昆蟲天敵減少,促使大量繁殖的昆蟲反造成更大的損失。
愛乾淨的麻雀:麻雀的洗澡方式頗為特別,一般說來鳥類其實都很注重清潔衛生。麻雀除了會利用「水」來清潔身體外,有時我們可以在公園的沙推中,看見麻雀窩在那在「玩沙」,呵呵!其實他正在做「沙浴」呢!原理說來簡單,就是利用沙子的熱度除去身上寄生蟲。有的麻雀也會利用太陽來場「日光浴」。通常,鳥類洗澡方式約有:水浴、沙浴、日光浴、蟻浴(松鴉、赤腹山雀)和煙浴(日本的巨嘴鴉)等。只是,沙浴和水浴不會一同採行,麻雀算是例外的情形吧!
壽命、聲音:麻雀可以活多久?根據動物園的飼養記錄,正常情形下可以活20年,但是由於野外的麻雀受制於天敵、食物影響,大約壽命只有5~6年不等。麻雀的叫聲總是「吱吱喳喳」的很吵鬧,所以成語「鴉雀無聲」或許就是和牠的習性有關吧!
好笑的繁殖行為:繁殖期(3-7月)常可見親鳥啣著巢材忙進忙出的,不過一發現有人注意,即會將巢材丟棄原地,若無其事的環顧四周,模樣十分滑稽。麻雀一年可以育雛三次以上,每次產卵4~8枚。牠們的巢穴位置可說五花八門,除樹上外,屋簷、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冷氣機、排氣管、氣窗上都能築巢,甚至有驅趕赤腰燕,以其巢育雛的紀錄,這真可說是「燕巢雀佔」了!
飛行速度:麻雀的飛行時速大約在30~40公里之間。
泰雅族傳說:很久以前,在泰雅族的祖先的時代,一把小米穗就能供一家人吃上好幾個月。但是有一天,村子裡有一個向來懶惰的人異想天開,他心理想:「每次要切開半粒小米來煮一鍋飯真是麻煩,如果一次煮多點小米,就可以很久不用煮飯了,那該多好啊!」於是,就抓了一把小米放到鍋子裡煮。沒想到,飯沒煮成,鍋子卻批哩啪拉的跳動起來摔到地上打碎了。鍋子裡的小米全變成了稗基鳥,向那懶惰的人說:「你實在太懶惰了,竟然想偷懶一次煮多天的米。為了要懲罰懶惰的人類,我們要吃掉你們耕種的小米,讓你們需要更辛勤的耕種才有足夠的米飯吃。」從此,稗基鳥 ( 麻雀 ) 便常到農田裡吃掉大量的小米,族人的耕作也就更辛苦了。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 slider image 3
  • slider image 4
  • slider image 5
  • slider image 6
  • slider image 7
  • slider image 8
  • slider image 9
  • slider image 10
  • slider image 11
  • slider image 12
  • slider image 13
  • slider image 14
  • slider image 15
  • slider image 16
  • slider image 17
  • slider image 18
  • slider image 19
  • slider image 20
  • slider image 21
  • slider image 22

長安天文party-先備工作

荷西與明鄭之歌

清代前期之歌

清代後期之歌

日治時期之歌

創用CC授權條款

 
 
            凡本網頁中屬個人創作的作品,均採創用CC授權條款,歡迎下載與使用,不需告知本人。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請標示著作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