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有適應不同人的能力,就從適應不同班導師與同學開始
開學已經一段時間,也舉辦過親師座談會了﹗您的孩子已經讓學習的心緒漸入佳境了嗎﹖最近有幾個不同讀者的提問,有趣的是,問題居然都跟班導師有關。
記得,長子在幼兒園要畢業前夕,園裡舉辦了一場畢業生的家長座談會,用意是希望協助家長對孩子未來要面對的小學生活有一些概念。那時,有一個已有兩個孩子上小學的媽媽說:「其實,孩子每一次分班,我都祈求上蒼讓孩子分到班導師跟他相合的班級。」
現在,我的兩個兒子都已從小學畢業,他們一共遇過七個班導師。我在小學代課,常常需要進入不同的年級與班級,遇過的班導師更是五花八門,我從來都沒有遇過難相處的班導師,那為什麼在讀者的問題中,他們卻好像都被班導師為難了呢﹖
有讀者詢問,孩子高年級的班導師規矩多如牛毛,要求的生活常規一如要求低年級,有必要如此嗎﹖也有剛念高中的家長說,孩子開學第一天沒穿校服就被教官盯上,孩子就是不想穿校服,他去跟班導師溝通,導師說一定要按照校規處理。
在這些問題中,我發現現在父母愛的盲點還真的很多。如果不想穿學校的校服,那當初為什麼要選那所學校念書﹖老師的班規是由全班討論出來的,家長覺得太細節,但那是他們師生一起制定的班規啊﹗家長這種愛之深,涉入更深的心態,到底是在幫助孩子﹖還是在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
孩子從學校畢業之後,要進入比校園更形複雜的社會,當孩子還在學校中學習知識與人際相處的技巧和能力時,如果父母只想要別人來適應孩子,那只要找家教來教,而不需要進入校園共同學習。
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單一而獨特的存在,只要跟別人相處,都需要磨合。為了減少磨合的痛苦與縮短磨合的時間,才需要訂立很多的原則、規矩、法律和制度。大家遵守一樣的規矩,才知道彼此的界線在那裡,才知道可以保障自己的底線是甚麼,而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測試與除錯中。
現在標榜要做自己,但是,甚麼才是做自己呢﹖
做自己,是一門學問。
這個自己,要先做一個界定,是心靈層面?還是角色層面?
我們希望,做好做滿自己心靈層面的自己,但是,這樣的自己,是不是有時候又會跟角色層面的自己產生衝突呢?
有衝突,就需要做判斷與選擇,選當下最適合的選擇,也許相對好!人生,是一場錯綜複雜的棋局,牽一髮而動全身,很難做到起手無悔,但盡量讓自己減少遺憾。
口不出惡言;心不想歹念:行不為壞事,也許,就可以避免很多遺憾,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團體中,遵守團體的規範,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重。
做自己,不是自己想要怎樣就可以怎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扮演著許多種角色,要恰如其分的扮演好每一種角色,需要不斷的學習與進步,在其中要解決很多人生的衝突,解決衝突,就是一種生命的修行。
這幾年,學校開班親會我都會去參加,看看老師經營班級的風格,也會讓孩子達到老師的要求,而我自己跑班代課,也尊重每一個班導師營造出來的班級氛圍,這樣的尊重也換得了老師對我的尊重。
有一次幼子的同學來家裡玩,聊到班導師,同學說:「我們老師好兇啊﹗」我說:「我跟竑勳都覺得班導師很好耶﹗他一點都不兇,根本就是好好先生,還常常請你們吃東西﹗」他同學說:「那是因為竑勳很守規矩,老師要求的事他都做得到,不像我們很皮,常常被老師處罰,老師對我們都很兇﹗」
一樣米養百種人,一個班導師要面對大概三十個人,如果三十個人都不守規矩,都很皮,那老師還有時間教書授課嗎﹖為什麼上下課需要鐘聲﹖為什麼班級需要班規﹖因為這是一種大家可以各自安好的界線。你的尊重與自重,才可以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
一個團體要在相安無事中還可以共同學習與成長,最重要與便捷的方式,就是遵守外部規矩。當你反求諸己的把自己做好了,才可以理直氣柔的要求別人吧﹖
每個人,都是單一而獨特的存在,孩子要在小時最有彈性的時候,可以接受各種不同老師的對待,先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這樣,他才可以面對千奇百怪的人。不要有太多大人的評斷,或本位主義的過度涉入,當父母的我執過重,總希望別人可以對自己的孩子特別關照,這樣只會侷限住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我們在學校遇上的是要面對很多不同學生與家長的老師,而不是我們自己花錢找來的家教,有時候,要多把自己的想法抽離出來,才可以看見別人的用心。
不要太擔心孩子,要鼓勵孩子遵守班級的規矩,讓孩子學習有能力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把自己做好!
當孩子換了新的班導師,我們可以這樣鼓勵他:
1.陪著孩子適應新導師的風格,不要急著評斷與干預。
2.看老師經營班級的大原則,不要太在乎細節。
3.先要求自己守規矩,把自己做好,與人為善。
4.每天跟孩子聊聊天,分享學校的生活。
5.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忙,父母隨時都可以伸出援手,穩定孩子的心。
6.不要讓孩子有太強烈的我執,要培養孩子可以包容的彈性。
7.帶著孩子看班導師的用心與優點,孩子喜歡老師才可能喜歡上學。
8.只要孩子不是被老師「針對」,或是做了其他不適當的對待,盡量不要到學校找老師,那反而會讓孩子被貼標籤。
9.孩子如果有特殊事項需要注意,要先告訴老師。
10.妥善利用聯絡簿,表達對老師用心經營班級的支持與感謝。
老師跟家長,應該要站在同一陣線上,協助孩子快樂學習、發掘天賦,而不是變成敵對的雙方,常常上演心理攻防戰。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普遍做不久,遇上上司或是同事的相處問題時,就換工作,絕不委屈自己,因為,他們一直生活在只有自己最重要的本位主義中。自己的人生自己最重要,這樣看起來好像對,但是這樣的格局,是不是只能當著井底之蛙,因為不想改變自己。《新約聖經》在《約翰福音》第十二章的標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我們常常需要藉由外部的要求與規定來突破現有的狀態與界限,讓自己的能力更形開展,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限制,有時是讓他的能力可以在穩定的規範中,可以安心地發揮。
把孩子訓練強大與柔韌,可以適應各種老師的要求與規矩,他才不需要一直在試誤與除錯中,一直為難別人也讓自己難為。我,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但是當我變成我們,要一起相處時,每個人都需要替別人想一下,當你給別人轉身的餘地時,自己才可能有空間可以迴旋,遵守團體既訂的規矩,就不會為難彼此。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適應不同的人事物,要要求孩子把自己能做的本分做好,抱持著一顆與人為善的心和老師同學互動,這樣的校園生活,會為孩子的人生,鋪展出燦爛的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