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05 學年度 基隆市市立東光國小二年忠班105 學年度 基隆市市立東光國小二年忠班

2017-04-10 健康早餐建議

親職時間

我們都知道早餐的重要,根據報導建議,以下四種早餐不適合給兒童吃。

一、西式早餐

多數的西式早餐熱量較高,容易導致孩子肥胖,而其油炸食物的比例偏高,長期食用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另外,西式早餐所有的最大問題,還是其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的部分,所以若是真的要選擇西式早餐,應再搭上些水果或是蔬菜湯來食用,好維持營養均衡,而中餐及晚餐的熱量攝取,也需格外注意,好不造成肥胖,影響健康。

二、冰涼的蔬果汁

早餐應要食用「熱食」,才能保護我們在中醫學上所指的「胃氣」,其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免疫力以及肌肉的功能的影響,而蔬果汁雖然營養,但孩子體內是較喜歡溫暖環境的這一點,卻被忽略了。

身體溫暖,血液循環也才會正常,否則便可能造成體內系統攣縮,一開始或許沒有什麼感受,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日子久了,你便會發現自己對於營養的吸收似乎並不好,大便也是稀稀的、皮膚愈來愈差,喉嚨還常常有痰,小毛病不斷,偶不時得會生病、抵抗力弱,所以千萬要注意了。

三、太辛辣的食物

這要承接上一點來說,早餐除了需要避免太過冰涼以外,亦需要避免讓腸胃受到過度刺激,而太過辛辣的食物便是如此、亦是早餐的忌諱,其刺激了食道的內壁,增加了胃的負擔,是傷胃的。

四、零食

早晨我們多半是屬於半脫水狀態的,而大多數的零食則屬於乾食,其會不利於消化吸收,且若以零食作為早餐,還容易導致孩子營養攝取不足、體質健康下降,再加上餅乾等零食的主要原料多為穀物,儘管其能在短時間內供給熱量,但卻也很容易讓人再次感到飢餓。

最後,還要貼心提醒所有的家長,千萬別因為趕時間,而讓孩子邊走邊吃早餐,這同樣會不利於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喔!

 

文章引自MamiBuy

2017-03-24 第一次定期評量通知【家長幫忙複習小撇步】

親職時間

本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時間訂為:3/28、3/29。

週末在家,鼓勵家長幫助孩子可以這樣來複習:

1. 國語要熟練各課的生字,特別是有破音字、相似字的部分。語詞也可以抄寫幾次加深印象。

2. 熟悉國語課文幫助孩子在看題目的時候可以連結舊有的經驗。

3. 國語數學的考卷習作練習本的題目也可以再寫過ㄧ次,使孩子熟悉寫題目的感覺。

以前,周老師上大學研究所的時候,老師們都有提到記憶理論:

通常孩子們總要複習7±2次才能把學到的東西深化便成長期記憶。

所以鼓勵各位家長及小朋友,不管是學的快的還是學的慢的,

只要不要放棄,一定會有結果的!

2017-03-16 為什麼孩子生氣這麼久?

親職時間

為什麼孩子生氣那麼久?氣那久是要幹嘛?許多爸媽的心裡很是疑惑。當然,孩子氣不消,爸媽也乾脆也加碼同台演出這場「氣」。別氣,別氣,很好說。但要別氣,有時可也不容易。
在這裡,我們試著來分析,孩子氣難消的可能原因,以做為後續陪伴孩子生氣情緒的參考。

有時,孩子生氣停不下來,自己本身也非故意。情緒的控制,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想停,也停不下來。

有時,當下孩子面子掛不住,沒有台階可以下。特別是,有些孩子哭鬧之後,自己也會感到丟臉、不好意思而深深在意。雖然你可能不以為意。有些孩子則是在試探你的底線。認為只要我繼續生氣,其實是有用的。因為,你會在乎、你會妥協。這某種程度帶有情緒勒索的味道存在。為何勒索常用?因為你會付款,你會買單。有的孩子則是沒有問題解決的出口,平時沒有演練過,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緩和下來。有些孩子的想法則是卡住了,一直往對自己不利的方向聯想。整個腦袋瓜子裡面瀰漫著負向的思考的瓦斯味,讓生氣的情緒繼續瀰漫。有時,因為我們又多話了,又嘮叨了。有些話,有些字眼又刺激到孩子。讓他的生氣情緒又繼續加碼延長。

孩子繼續生氣,怎麼辦?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適度的轉移是一種暫時停止生氣的方式。轉移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標準。主要是讓孩子轉換去做另一件,或是把他的注意力引開。有些孩子需要你的安撫,或是你在旁靜靜的陪伴。讓孩子知道,其實你有關注到他的情緒。但是你又不給他太多的言語刺激或說理。有時,你可以去注意孩子先前都是如何停止他的生氣。在什麼情況下,他會停止生氣。還是說,他一定需要一段長時間。你可以觀察孩子在氣完之後,他接下來去做什麼事,而讓自己的情緒持續維持穩定。當然,你也請留意孩子是否又生氣了?在兩段生氣之中相隔多久?生氣很自然,但是避免生氣維持太久。情緒的回復平穩需要時間,但也不能是漫長的等待。生氣拖太久,有礙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有時候就像是一面鏡子。某種程度反映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以及行為的反應。我們也要留意,自己是不是也是氣很久?請自我覺察自己的生氣情緒反應會維持多久的時間。

小心,孩子會模仿你。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2017-03-14 孩子喊無聊,別急著「解決」

親職時間

孩子在五歲左右,漸漸的脫離幼兒時期,不論思考或想法都愈來愈像小大人。當孩子漸漸失去天馬行空的「幻想」,也會愈來愈喜歡「科學」的相關知識,就算打破砂鍋也要問到底。在這個過渡期,孩子原本非常有興趣的「想像遊戲」,突然之間變得不那麼好玩,也會開始喜歡纏著人問來問去。

如果沒有人陪伴時,就會出現一直抱怨「好無聊」的情況,此時爸媽不要覺得孩子在找麻煩,這是成長中的暫時情況。究竟為何會感到無聊呢?從心理學來看,主要是與「生活壓力」有關。

如果生活壓力過多,就容易導致緊張、易怒的情緒;相反的,如果生活壓力過少,則容易導致寂寞、無聊的感受。因此,當生活很平順、都沒有新鮮事,往往容易出現無聊的感受。

當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覺得事情沒有樂趣,而感覺到煩悶、枯燥,就會坐立不安,一直想要人陪伴。

不用太擔心孩子會無聊

「無聊」並不是一種負面情緒,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優勢。就是因為討厭無聊的不舒服感覺,才會不甘於平平淡淡的生活,想要去獲取更多的新事物,並從學習與嘗試中獲得樂趣。也因此,在許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可以發現有「容易無聊」的特質。能將無聊轉換成為獲取智慧的「動力」,就是成功的關鍵祕密。因此,當孩子老是說很無聊時,爸媽不用太擔心,更不需要一直陪伴孩子,而是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自處的能力」。

正因如此,請不要擔心孩子會無聊,而一直陪著孩子做一堆事情,更不要安排一大堆的才藝課程,將一整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的。

結果孩子只要一空閒下來,就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什麼,反而會更愛抱怨好無聊,讓爸媽感到更生氣。相反的,我們應該嘗試給予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讓孩子練習獨處;幫孩子找出有興趣的事情,引導孩子自己去做,當有事情可以做,自然也就不會無聊了。

玩具愈多愈容易喊無聊

在這個時期,用遊戲或玩具來讓孩子擺脫無聊,往往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常常只有短暫的效果,甚至孩子還不太買帳。
結果反而是買了愈多玩具,孩子愈喜歡說無聊。這時孩子正在脫離「想像」,開始尋求現實上的表現,所以與其讓孩子用玩具玩扮家家酒,倒不如準備簡單的工作,讓孩子從做家事中找到自己的能力,反而會讓他覺得更有成就感。

也許這樣做會增加爸媽的工作負擔,但其實是讓孩子最不會感覺無聊的方式。當孩子覺得自己跟大人一樣厲害,自然就會更有成就感,也更能學會獨立自主。

引導孩子學會自處,找到有興趣的事物,自己動手做、動腦想,然後再跟爸媽分享;透過引導與鼓勵,孩子很快就會找到新方向,從中找到樂趣後,就不會再一直說:「好無聊。」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2017-03-10 帶小孩要放下手機嗎?

親職時間
智慧型手機主宰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走路、用餐或睡覺,許多人機不離手,就連與孩子相處也不例外,造成孩子自認不如一台手機,親子關係大受影響。孩子還是手機重要?答案很明顯,不過也無須視手機為教養公敵;原則很簡單,只要與孩子共處時,就將手機收起來,小孩就不必和手機爭寵。

智慧型手機解放了許多現代人的生活,不用坐在桌子前,還是可以處理工作,回E-mail,可以交辦事項,可以關心朋友動態,可是帶小孩的時候,身為大人耐得住無聊,可以忍住不拿手機嗎?或者乾脆把手機拿給小孩玩?

專門研究兒童行為發展的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研究員珍妮拉德斯基,近日有一項針對父母使用手機與親子關係的研究,由於過程是在速食店進行實地觀察,因此低頭家長與孩子互動的反應,真實呈現在記錄裡。

研究人員佯裝顧客進入速食店,隨機採樣55對親子,觀察家長使用手機的頻率與孩子的相處情況。

結果發現,手機的確對成人有著難以取代的吸引力,即使孩子就在眼前,有事都能視而不見。例如一個媽媽聚精會神看著平板,她的孩子試圖用手抬起媽媽的臉,可惜未奏效。另一個媽媽甚至用腳踢孩子,示意要孩子別打擾她看手機。另一組是孩子已經在哭,但父親非但沒安撫他,反倒是語氣不耐地要他停止哭泣。

家長使用手機時間越長  對小孩越負面

研究團隊根據這些紀錄發現,如果家長在用餐時使用手機的時間越長,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就越負面。儘管研究缺乏量化數據,但許多情境顯示,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情況也呈現出程度的差別:安靜不互動、態度嚴厲的互動,以及暴躁不耐的互動。

「對孩子很不公平。」親子教養網站作家,同時也是西雅圖兒童醫院醫生溫蒂蘇史旺森為孩子抱屈。「這個研究結果宛如警鐘,手機不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還可能讓大人成為不適任的父母親。」

過去許多專家研究電視對兒童的影響,得出電視對幼兒的腦力與創造力有百害無一利;現在學者對家長頻繁使用手機的後遺症,兒童仍是最大的受害者。利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空檔回電子郵件和看臉書,聽起來沒甚麼,但其實容易造成孩子認為自己不如一台手機重要,嚴重破壞親子間發展親密關係。

史旺森醫生建議家長使用手機必須有所節制,尤其是和孩子相處時,像是用餐、說故事時間、與睡前時段。

小心小孩跟手機爭寵

「特別是晚餐時間,是培養親密關係的重要時刻,父母不該盯著手機。」大人以身作則,在家遵守禁用手機時段,不但有助家庭親密關係的培養,而且家庭成員間的對話,讓孩子有機會學習與人進行口語溝通的技巧。

孩童藉由觀察與參與來學習人際關係,而家庭是協助他們身心成長與社會化的搖籃地。

拉德斯基的團隊將進一步歸納手機使用行為,擴大研究孩子對於父母頻繁使用手機的反應,以及分析哪些手機內容讓父母用到上癮。手機是社會與科技文明躍進的象徵,但是否會改變親子關係的本質,值得父母深思。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更多消息
超萌超活力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 slider image 3
  • slider image 4
  • slider image 5
  • slider image 6
  • slider image 7
  • slider image 8
  • slider image 9
  • slider image 10
  • slider image 11
  • slider image 12
  • slider image 13
  • slider image 14
  • slider image 15
  • slider image 16
  • slider image 17
  • slider image 18
  • slider image 19

2017.03.15 動一動時間

超萌超期待
快樂fun暑假
超萌超科技
QR Code
超萌超健康
懸浮微粒 (pm2.5) 預報
超萌超好奇
超萌超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