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丹頂鶴、紅鶴-超級比一比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趕快來看,紅紅的丹頂鶴好漂亮」,進入臺北市立動物園第一眼看到迎賓的動物—紅鶴,經常被誤認為丹頂鶴,其實牠們的形態和習性都相差很大。
屬於紅鶴目紅鶴科的紅鶴有6種,牠們全身羽毛的顏色從白色到粉紅色,腳有的是粉紅色,有的是灰色但關節是粉紅色,腳掌有蹼,粉紅色的嘴向下彎曲,尖端黑色。食性相當特殊,只能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取食。
屬於鶴形目鶴科的丹頂鶴只有1種,成鳥除了頸部和部份飛羽為黑色外,全身羽毛都是白色,禿頭的丹頂鶴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體型高大約150公分高,雜食性,常在沼澤或寬闊的草生地覓食,以昆蟲、魚蝦和植物的根莖為食。
動物園大門廣場有大紅鶴和智利紅鶴迎賓,而鳥園的丹頂鶴對面有大紅鶴、小紅鶴和智利紅鶴,牠們之間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丹頂鶴的領域性很強,所以管理員進入丹頂鶴的地盤時,必須格外小心;而可以成千上萬群居的紅鶴,除了繁殖季外沒有領域性,即使繁殖期間,巢與巢之間最遠的距離也只有1.5公尺。
丹頂鶴 小檔案
英名:Red-crowned Crane
學名:Grus japonensis
分類:鳥綱 鶴形目 鶴科
分布:蘇聯東南端、中國大陸東北部、南韓、北韓及日本的北海道。
特徵:體長150公分;體重7-10公斤(冬天可達12公斤);翼展寬220-250公分。
棲地:出現於蘆葦、莎草、水蠟燭生長的高草沼澤區及寬闊的草生地。
食性:雜食性。以昆蟲、水生無脊椎、魚、兩生類及囓齒類為食物,也會吃蘆葦、草及其他植物。
繁殖:在春天進行繁殖。親鳥會以枯死的蘆葦築巢,產下2枚蛋,公母鳥輪替孵蛋的工作,約29-34天可孵化。幼雛的羽毛呈褐色,在翅基部帶有白斑。羽翼豐滿期95天,3-4歲才達到性成熟。
移動:在中國大陸東北部及蘇聯東南端鄰近區域繁殖,並遷徙至韓國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渡冬;而居留在北海道的族群並不遷移。
保育:丹頂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也是華盛頓公約 (CITES)附錄一的物種。現有族群數約2000隻,為所有現生鶴類中第二稀少者。
保育現況:丹頂鶴係大型涉禽,溼地環境中屬於食物鏈上層,為溼地生物多樣性關鍵種。但由於環境的破壞及獵捕的壓力,丹頂鶴在野外棲地分布零散且族群數量稀少。即使現今各國逐漸重視對丹頂鶴之保育,但其棲息地或周圍區域的人類活動及開發壓力仍存在,因此在進行丹頂鶴於原棲地保育的同時,也要同步進行丹頂鶴的移地域外保育工作。2011年10月,臺北動物園與日本北海道釧路動物園共同合作進行「丹頂鶴域外保育計畫」,將圈養的域外族群分散管理,避免集中單一國家或機構,以減少天然災害或疫病侵襲而損及全體族群的風險,而此次引進的「Big」和「Kika貴華」就是域外保育衛星族群的奠基個體。
型態:丹頂鶴全身雪白,只有次級飛羽內側和三級飛羽是黑色,翅膀收起來時覆蓋在短而白色的尾羽上,所以常被誤認為尾羽是黑色。丹頂鶴的前額是黑色,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似肉冠狀,所以頭頂紅色的部分是沒有羽毛的。
大紅鶴小檔案
英名:Greater Flamingo
學名:Phoenicopterus roseus
分類:鳥綱 紅鶴目 紅鶴科
分布:非洲、南歐、西南亞
棲息地:生活於鹹性潟湖及鹽田,也會出現在內陸的大型鹹性湖泊
食性:濾食性,食物相對複雜,會覓食水生浮游生物、藻類、矽藻。有時會吸入泥土,來萃取有機物質。
習性:1.覓食時通常頭頸部完全浸入水中。
2.大紅鶴的巢呈火山錐狀,頂端有個淺凹。一窩1個蛋,少數有2個蛋。

智利紅鶴小檔案
英名:Chilean Flamingo
學名:Phoenicopterus chilensis
分類:鳥綱 紅鶴目 紅鶴科
分布:南美洲
食性:濾食性,以水生浮游生物為食,總是在水與泥地的介面上覓食,時常整個脖子都埋入水中。
棲息地:智利紅鶴生活於海岸的泥地、河海交界處、潟湖及從海平面至海拔4500公尺的鹹水湖。
習性:1.巢呈火山錐狀,一窩1個蛋。
2.集體繁殖,有時可達6000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