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南一四下國語第四課《陪綠精靈長大》課堂記錄

20180312_陪綠精靈長大

  進第四課,生字部分上週已處理,今天直接進課文解說。解說後,請孩子們討論如何區分意義段,並為各段落下標題。雖然一直強調盡量從課文裡找,但是,他們仍偏喜自訂標題,看了看他們的標題,大多偏離了文章主旨。於是,取消原本的討論時限,給了新的要求,要求他們必須將標題加以擴寫,構成本課的課文大意。

  有了新要求,討論方向就有所變更,文字內容不再硬梆梆,比較偏向課文的文字,組成課文大意時成為新困擾,如何把標題順利放進文句裡,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討論。

  最後檢視各組的討論結果,依是否有掌握課文「澆水、玩耍和陪伴」的意思來給分。意外的是,最不被看好的一組,反而寫出來的最貼近課文大意。他們寫:「作者和哥哥在放假的時候,到工寮幫忙高麗菜澆水和玩耍,最後欣賞美妙的舞姿。」

  首先,有問題的部分在「工寮」,開玩笑說他們將高麗菜種在工寮裡,真是特別!這部分改成「田裡」就沒有問題,解決方法很簡單,配合課文描述即可。第一至三段,依序寫出工竂、山谷和田裡三個地點,從工寮炊煙帶到旁晚山谷美景,在山谷部分做了詳細且美麗的描寫,可重點卻應該放在「田裡」。因為第三段提到作者和哥哥在放假時會到田裡幫忙,帶出田裡種的是高麗菜,也為後段澆水到天亮的原因預作鋪陳,因為田太大而水壓不足。

  改工寮為田裡之後,孩子們寫的還欠缺一個很重要元素,就是「陪伴」。在帶他們看課文題目時,很快就說出題目裡最重要的字眼就是「陪」;解說課文到最後,問他們「明明是幫忙澆水,怎麼會是陪伴綠精靈長大?」也能得到因為都在玩耍的答案。可偏偏在歸納整理時,有半數以上的組將「陪伴」給忘了。

  修正孩子們的答案之後,提供自己捉的「田裡、高麗菜、玩耍和陪伴」作為參考,也寫下以這四個關鍵詞組成的課文大意:作者寫出小時候到田裡為高麗菜澆水,一邊玩耍,一邊陪伴綠精靈長大的過程。

  今天的回家作業,繪出本課心智圖並完成基礎架構題,明天,來討論文意挑戰題。

 

20180313_陪綠精靈長大

沒想到這一課寫得不錯的,蠻多。是開竅了嗎?還是對文章情節特別有感呢?

 

20180315_陪綠精靈長大

  收回孩子們寫的挑戰題,有幾本寫得不錯,但是,普遍來說與預期相差甚遠,就連用了比較多時間討論的第四題,寫出來的答案只能算是差強人意。雖然進度壓力日益強烈,不過並不想就這樣交差了事,再用了些時間和孩子們討論一下前兩題。

  第一題:放假時,作者和哥哥到田裡來幫忙,從深夜到天亮的澆水,就為了讓高麗菜長得又圓又尖又脆甜。可是,你認為會是什麼原因,讓作者將一大片一大片長在田裡的高麗菜,稱之為「小山谷中綠色的精靈」呢?

  會將高麗菜稱為綠色的精靈,當然是和「想像力」有關,只是希望孩子們了解的是,作者的想像從何而來?總不會是隨便說說的吧!引用寫得不錯的孩子作品,在黑板上引導寫出四個思考方向,分別是「形狀、環境、感受和生長速度」。

  孩子們說,高麗菜最外側菜葉像是精靈的翅膀,一層包著一層的菜葉,看起來也像是精靈的外著(帽子、上衣等),然後是內層衣物和最裡面的器官,這是從形狀上來聯想。從環境的角度思考,作者家田地位在山谷裡,自高處往下看,高麗菜相對嬌小,就像精靈一般小巧,而精靈常出現的地方又是比較自然的場所,山谷就是他們最好的住所。

  從感受來想像,精靈給人可愛或漂亮的印象,就像高麗菜給作者的感覺一樣。在澆水的過程裡,看著高麗菜日日夜夜長大,成長速度快,就彷彿精靈施展了魔法,所以才會說高麗菜是綠色的精靈。

  第二題:深夜的水特別清涼,只要在臉上濺上一小滴,包管立刻精神百倍,而,細細的水花打菜葉上,發出小小的聲響,沙沙……沙沙……。作者對哥哥說那沙沙聲響是菜在長大的聲音,你覺得為什麼作者會這麼說呢?

  先帶孩子們確認,文章中的沙沙聲,指的是水花打在菜葉上的聲音。再帶孩子們回想高麗菜的樣子,一層包著一層的葉子,引導他們想像當葉子長大時,彼此摩擦就會發出聲響,也許作者就是這樣聯想,所以才會把沙沙聲說成是菜在長大的聲音。

  最後,順帶略微提了第三題,班上孩子大多會將作者描述成是「貪玩、有想像力、有創造力和樂觀」的人,除了第一項,其他幾乎都是正面評價,看來他們真是喜歡這一課的寫法和內容。

  事先預告,明天,小小測驗一下,看今天解說的內容究竟吸收了多少。呵,最近有愈來愈皮的態勢出現,得幫他們把皮繃緊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