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南一四上國語第十四課《巨人和春天》課堂記錄

1061228_巨人和春天

  昨天,在還沒有正式上課講解之前,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獨力完成本課心智圖,一方面做預習,另一方面也檢驗這段時間來的學習成果。今天,檢視心智圖後大概有以下幾種狀況:(一)圖畫完而且寫出了感想,這類的不多,共七張,其中只有兩張是OK的,其他的心智圖還不行。(二)寫了感想但是心智圖未完成,這類應該是有感於分數壓力,所以就算是圖沒畫完,感想先寫了再說。(三)圖畫得差不多了,但是沒有感想,這類的心智圖都畫得不錯,算是寧缺勿濫吧!(四)沒有感想,圖也只有一半左右,這類的又有兩種不同,一是很用心在畫,慢工出細活的,另一是根本不會,所以卡關很正常。

  事前的預告,不講解直接畫心智圖,孩子們大概以為是分組合作,沒料到得自己來,所以鐘響收卷時仍唉叫不已,唯有一個今天聯絡簿上表示不擔心,因為他早就預習好,而這孩子作品的確就在OK的那兩張裡頭。沒有預習的繪圖,結果不難預料,也表示要成為對他們有用的能力,還得再多多練習。

  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預習,對課文應該反覆看了許多遍,印象再淺也有痕,呵呵。今天,計畫依著課文寫作順序進行講解,講解前先發下四則與「自私」有關的故事,請孩子們先閱讀後,再播了兩片在YOUTUBE找到的卡通──「自私的巨人」,藉由故事和卡通帶出問題:這些故事有什麼共通點?

  得到都是在講「人不可以自私,否則會孤單」的答案。再問:自私真的會讓人孤單?透過自私的故事,真正想傳達的道理是什麼?通常會透過哪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達成自己的目的?校慶剛過,舉「吃炸雞」為例,可能會正面直接的表達,像是「炸雞好香,可以分給我吃嗎?」也可能迂迴轉個彎來說,像是「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我們是好朋友,所以請我吃炸雞吧!」當然也能從反面論述著力,像是「炸雞高熱量對身體不好,做為你的朋友,維護你的健康是我的責任,就讓我吃了它吧!」哈哈。

  請孩子們再看看課文,想想作者可能是用哪一種方式來表達他的看法?他要傳的究竟是自私不好?還是應該要懂得分享?在討論之後,確定本課主軸在「分享」。

  接著看故事的主角,巨人和春天,分別以巨人和小孩的姿態出現,孩子們立即反應有很大的對比,另外也點出故事對巨人的設定是什麼都懂,對春天這個孩子卻是不說話。因為今日重點擺在情節的討論,所以這樣的設定就沒有深入討論,等完成討論後,明天再做補充。

  情節部分,依文章發展,分成了「故事的開端」、「巨人和小孩的互動」、「巨人和小孩的衝突」和「巨人的反省和轉變」四個部分。

  故事的開端,從故事的背景開始,請孩子們閱讀並試著去發現有哪些呈現對比的景色,整理出有溫度(寒冷和溫暖)、光線(黑夜和微光)和方向(滿天白雪和雪海燈塔),提示這裡隱藏著故事的發展,也從「光線」帶出下一段對巨人的介紹,隱含著巨人本來並不自私的設定。在介紹巨人的段落裡,提到了巨人書讀得多(能夠發現小孩是春天的原因)、個子比別人高和喜歡幫助別人(村人有問題,問他就沒錯。)再從對春天化身的鳥起了憐憫心,印證巨人的確是有顆善良的心,而這也應該是春天之所以找上他的原因吧!

  巨人和小孩的互動,從救了小孩進屋,連串動作都再次展現巨人的善良,在只是單向的對話中,總是笑著的春天讓巨人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快樂,卻也埋下想獨自佔有的念頭。

  巨人和小孩的衝突,不只是和春天,還有與村民孩子的衝突。吼叫趕走趴在窗外好奇看著春天的孩子,關門又鎖上披風,善良的巨人起了貪念,自私地想獨自擁有春天。在發現春天想走的時候,藏起鑰匙卻又做玩具木馬來討好,更因擔心被討厭而問春天恨他嗎?這一切都呈現出了巨人是那麼地單純。而春天依然不說話,只是搖搖頭並望向窗外。

  巨人的反省和轉變,從春天無言的舉動開始,也跟著望向窗外的巨人發現自己造成的景象,開始有了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巨人的心像陽光下的冰塊般融化,善良的心又重新回到巨人身上,拿出披風縫好並開窗讓春天離開。春天離開前的微笑,像是承諾會再回來,也像是感謝巨人的照顧,並且為巨人的改變開心。

  故事的結局如同一開始的舖陳,風雪紛飛的寒冬黑夜,雪海燈塔的微光帶來溫暖和方向,故事也向著快樂結局發展,最後春天又回到了人間。

  結束課文討論與講解,明天再針對一些問題來討論,會再次讓孩子們繪製心智圖,不過就不會是自己獨力完成,而是分組共同合力進行,檢視他們對課文說明後的理解,也讓他們能彼此再討論過後繪圖。

 

1061229_巨人和春天

  2017最後一個上課日,帶孩子們來做腦力激盪,再次回到課文裡,依著故事的發展順序,從中發現問題,而我要做的事只有微調修正題目,然後記寫在黑板上並給予加分。為了慶賀新的一年將至,所以今天的加分特別多,以一千為基本分,也許是這樣甜美的分數,讓孩子多了許多回答的動力,短短兩節課就找出了三十三道問題。

  這些問題裡以黃色粉筆標示,是我給的問題,題號上用紅筆圈註是為提醒他們,答案可做為感想寫作參考。這三十三道問題,在課堂裡當孩子們問出時,覺得他們竟然可以問出這些題目,真的是超乎我所預期,孩子們的成長令人高興,不過,仍期待看到他們如何運用這些題目到心智繪圖和口說發表裡。

  原本要在今天分組繪製心智圖的計畫,因為想題目太過認真,所以延到下週跨年後再來進行,這次的心智圖會再做微調,希望能讓它更豐富,進而使得口說發表也更有內容。

 

20180104_巨人和春天

  這一課從讓孩子獨力完成心智圖,到課堂上對課文進行探究,找出文章寫作的架構與脈絡,再到一起腦力激盪,從課文裡發現疑問,而且是從孩子們閱讀角度出發的問題,最後合作繪製心智圖並進行口說發表。

  反覆對課文進行討論中,在最初的獨力繪圖,是孩子自己與文章的對話;接著的架構脈絡,進到孩子與老師對話,只是孩子們聽得多,到了找出疑問時一半聽、一半說;最後的繪製心智圖時就完全都是他們的聲音,不時可以聽到「這裡應該這麼寫」,或者「你要寫這個關鍵詞的理由是什麼?」同儕間的對話出現在繪圖過程裡,將自己閱讀所得與課堂聽講的收穫一起藉由對話進行交流,進而產出完整的心智繪圖。

  雖然這次用了更多時間在繪圖,但是,在旁邊觀察他們的自己卻愈來愈期待,不只是期待產出完整的心智圖,更期待他們的口說發表。為了讓他們能明白之前交付的任務:從三十三道問題中選擇一些題目並將答案融入到口說發表裡,早上做了張簡單做示範,說明如何在心智圖裡選擇安插問題的位置,以及如何在解說完段落後,藉由「我們覺得」和「我們認為」把答案順暢地放進發表的內容裡頭。

  四上的最後一課,做為檢驗成果與微調新嘗試的一課,從討論與繪圖過程,檢視出孩子們具備基礎能力,進階版口說發表在加入問題的答案後,看起來效果不錯,下個學期應該可以更上層樓。呵呵,究竟帶不帶得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讀者觀點呢?只是,也許老師自己得先update才行吧!

口說發表記錄

  《巨人和春天》1 https://youtu.be/IokPd2YNp9Y

  《巨人和春天》2 https://youtu.be/zhGIEPXTBqc

  《巨人和春天》3 https://youtu.be/8slWfDKieMI

  《巨人和春天》4 https://youtu.be/Zua70X3Zvy8

  《巨人和春天》5 https://youtu.be/hMihD11tiho

  《巨人和春天》6 https://youtu.be/ZiiFcir_M7w

分組心智圖記錄